2010-01-30《每日经济新闻》
新股破发再创“奇迹”。本周四,挂牌不到10分钟的中国西电即跌破其7.90元的发行价,创造了自去年IPO重启以来新股破发的最快纪录,沪市主板破发的还有正泰电器。不仅如此,创业板新股也首现破发,第五批上市新股台基股份、星辉车模也在其挂牌的第七个交易日纷纷跌破发行价。一个交易日竟然有四只新股破发,堪称A股市场一大“奇观”。
新股破发如潮涌来。既去年招商证券、中国中冶、中国重工破发之后,在本周四的四新股破发之前,今年已有中国化学、中国北车两只新股同样出现破发。当前股指处于3000点左右的位置,而新股却频频破发,值得深思。
中国西电上市首日即破发,近期股指产生持续调整显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但在另一方面,其较高的发行价格与发行市盈率才是决定性的因素。中国西电的发行市盈率达34.2倍,已远远高于目前沪市主板26倍左右的平均市盈率水平。在行情低迷的市况下,中国西电的破发其实早就命中注定。
破发的九只新股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中”字头的居多,九只破发新股“中”字头占据五席;二是融资超百亿元的居多,除了台基股份、星辉车模、正泰电器与中国化学外,其他破发新股融资额均超过百亿元,即使像中国化学其融资额也达66.95亿元;三是高市盈率发行的多,九只破发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54.28倍,除了中国西电发行市盈率不到40倍外,其他的均超过40倍、50倍,像星辉车模甚至超过90倍。
新股破发无赢家。不仅将二级市场的参与者全部“一网打尽”,也导致网下配售机构产生浮亏。而且,像中国西电由于开盘不久即破发,在其身上“新股不败”的神话被打破,新股的财富效应也没有再次上演。中签的投资者如果跑得慢,无形中将步入“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尴尬,中签后没有赚到钱不说,还出现亏损并得赔上手续费。
新股频频产生破发的症结在于高市盈率发行,而新股纷纷能以高市盈率发行的病根则在于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其中又突出表现在新股询价机制上。失去了监管层“窗口指导”的市场化发行,发行市盈率不是降低了,反而是越来越高;发行价格不是合理了,反而是越来越畸形。因此,从新股频频出现破发上看,改革新股发行制度更显迫切。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利”字当头的资本市场中,尤其如此。因为欲分食新股的一杯羹,询价机构不惜竞相报高价以求获取配售资格,而一旦新股产生破发,这些由询价机构询出的高价,则往往成为其产生亏损的“陷阱”。配售的限售股还未解禁即破发,询价机构不负责任的报价行为,其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本质上,新股发行价格的高低,除了发行人的融资需求与保荐人的利益诉求之外,询价机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新股发行价格趋向合理,强化询价机构的责任,规范其报价行为,才是主要的着力点。
早在去年6月份,笔者就在《每日经济新闻》撰文指出如何改革现行的新股询价制度:将初步询价和累计投标询价两个阶段“合二为一”,询价机构只有在申购资金足额到位的情况下才能参与询价。为了保护上市公司的利益和杜绝机构压低报价,在确定最低询价价格(类似原先的询价区间下限)后,报价低于最低询价价格的机构失去配售资格,而其它机构按照其实际报价比例配售。报高价者以高价配售,报低价者以低价配售。而对于网上发行价格,可以将不同报价配售的股份数量进行加权平均后确定。
经过这样的改革,询价机构利益就与新股发行价格挂上了钩,机构的报价必然更加谨慎,上市公司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其发行价格也将更加合理。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130/2010013002392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