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是可以复制的,母亲也可拷贝吗?!


钱是可以复制的,母亲也可拷贝吗?!

 

近来,笔者曾对外地进城人员的住房难问题作过重点论述,但对于身为原住人口的城市居民住房生活还未及深入追踪。今天,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看透视一下高房价下存在于都市百姓间的酸甜苦辣。当今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们对一些事情的应对也实在是到了令人哭笑不得的程度。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实例吧。

案例背景:朋友A,年约50岁,老北京人,兄妹五人,父母年逾80。小的时候,家里孩子多,苦哈哈的日子倒也在相互帮扶中过得心态怡然。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的确是发生了翻来覆去变化了的三十年,在这个变化中,体现的最为显著的应该是房价的急剧飙升了吧。A的父母多年积累,在中心城区有几间平房,赶上拆迁,原来破旧、拥挤的小屋转瞬间变成了数套宽敞明亮的居室。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也由此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大姐是兄妹中最为泼辣的,小时候没少带领众兄弟与人斗殴、争食,只是时代的变迁真的改变了一些人的习性。四十多岁时候离婚的大姐,在经历了婚变之后的情感裂变之后,那简直演变成了一个情绪恶劣的怨妇,好像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对不起她,甚至包括父母。二次婚姻中,丈夫的无能使得大姐的泼辣劣蜕变——成为一种无休止的索取欲。

大哥是炒股爱好者,之前的炒股本金从老父亲处获得,之后的数次补仓也在其巧言劝诱下由母亲代出,无奈,股市的涨跌最终使得大哥血本无归,从父母那儿拿走的数万元也不了了之,那会儿的钱可值钱哪,要放到现在不还得相当于几十万的购买力!。

父亲的去世使得家庭的重心不再,矛盾也骤然隆起,裸露出了人本性最为灰暗的一面。兄妹五人中,大哥,父母早已为其买下的房子,住的没了问题;二弟、三弟分别接爹妈的班,也都在各单位里分了房子;四弟下岗在家,做生意正处事业上升阶段,不到40平米的公房里住着夫妻二人。时值房屋拆迁之际,照父母原有住房的面积,可以分二套两居室和一套。父亲一去世,大姐凭着那种与生俱来的居高临下的强悍,以种种理由和手段获得了一套完全归属自己名下的二居室,又以赡养母亲的借口取得另外的一套一居室,最后的一套较大的房子由二弟、三弟将出卖均价款。不久之后,大姐便在对母亲“循循善诱”下,把自己的积蓄加上母亲的房子,再加上自己从母亲那里继承来的二居室兑换了一套大户型的学区房,算起来母亲对新房该有三分之二的产权。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父亲去世已有4年多的时间了,大姐的房子也从原来6000/平米涨到了现在的34000/平米。遗憾的是,老母亲因为住不惯新搬的社区,总是想回原来社区去看老邻居,于是,住在老社区里的四儿子家便成了他的经常落脚地。令人难堪的是,四儿子因为前妻去世后又组新家庭,本就不足50平米的小屋里挤着夫妻+前妻所生儿子,再也没办法给老母亲再进来住的空间。另一方面,大姐这边,其大姐夫因下岗而来的不满情绪使得老太太更加难以和睦相处,无奈,搬到养老院两年之后,老太太决定用自己的退休金在自己原住老社区里租房子住,以了其念旧之情。只是,她并不知道,那个曾经多么亲切的社区,房租已经超过了她的退休金。老大、老二、老三三个儿媳妇都以各种各样的借口表示他们不能接老太太去自己的家里住,女儿家她又不愿意去,最小的儿子家房子太小而又面临着第二个孩子的出世,大姐与姐夫就以“老四有钱让他管去!”为借口甩开自己的赡养义务……

说来也真是令人感慨无限,天理何在?!老四虽是做生意有点活钱,但现在的房价对于刚刚起步的他而言也只能是“望房兴叹”,而其他的一个一个的儿媳均视婆婆为天敌,拒绝接老太太入户同居,80多岁的老太太又该何去何从?人们都说患难之处见真情,我看今天的世道倒是经济上的富裕显出了人内心隐藏着的邪恶大大膨胀起来,什么良心之类的统统抛之若弊履,这就更别说脸了——脸早就不要了!

在房价飙升的一线城市里市,如果按照一套房子的市值来算,可能几代人一辈子的工资收入都难以买到一套房子。但是,这个市值里面其实有着太大的泡沫成分,况且,钱财乃身外之物,有很多东西不是钱可以买来的。如果今天,你因为这种虚拟化了的财富而置亲情于不顾,伤了亲人们之间的感情,日后,尤其是当这个泡沫破裂之际,守着一个没有感情的房子,那种凄凉与懊悔怕就绝不是你当初所设想的。故此,笔者以为,钱是可以复制的,但母亲是唯一的,是无法拷贝的,大利当前,孝字为先,该是我们应大力倡导和强调的价值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