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力量可以打破企业增长极限


什么力量可以打破企业增长极限

  如果一家公司没有适时地让自己的组织制度发生变化,这个公司就不会成长

  文  冯仑(万通董事局主席)  

  前一段在上海做一个电视节目的时候,嘉宾们说起各自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化,其中一位嘉宾就说,我没有什么变化,就是换了四个老婆,其他的全没变。他还感叹,这几十年最大的一个教训,就是没有人能靠得住,女人也靠不住,自己换了四任老婆,都没把公司搞好。今天他公司的形态仍然是个体户。另一位跟他一样老资格的标志性人物柳传志,组织的衣服换了四、五件了,从国有民营,到变成香港的有限公司,完了上市,变成股份制有限公司,再变成一个跨国性组织,到现在还在研究,还在变。

  很多民营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果没有适时地让自己的组织制度发生变化,没有引进新的资本和创造新的更好的治理结构,没有引进专业团队,这个公司就不会成长。

  组织构建的不同也带来完全不同的企业家生活状态。很多创业的民营企业,老板每天都很忙,忙着抓销售、抓管理,事必躬亲。我认识一个房地产老板,总共没做几个项目,已经累得昏天黑地。相反的例子是万科。王石从零开始创业,经过25年,万科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住宅开发公司,但你看看王石,多自由,几乎征服了世界上所有的高山。这就是差异,组织建设的差异。

  回过头来看,我们过去30年里,究竟是哪一些组织制度的变化使企业能够快速成长,从而打破增长的极限?

  民营企业内部组织变革大概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1993年《公司法》出台以前,民营企业的主要组织方式是参考江湖组织。但江湖的组织方式有两个问题无法解决,一个是江湖组织有进入、无退出的机制;另一个是没有办法程序化地更换一把手,只能通过非常规方式,所以民营组织的江湖时代充满了血腥。由于1993年以前民营企业很多问题都没有好的办法解决,比如激励问题,所以民营企业就长不大。

  到了1993年以后有了《公司法》,组织就可以建立在契约关系和股东关系这个法律层面上。此刻,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怎么样把兄弟变成股东。如果在这个关键坎儿上企业没能完成这样一个组织变革,你的极限就到了。凡是由大哥变成了董事长,由兄弟变成了股东,这种公司、这种民营企业都活过来了。

  2001年之后我们整个进入了一个新的互联网时期,进入新的经济时期和创业时代,国企的改革又给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那些适时变化的民营企业于是进入一个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时期,他们的成长空间也就前所未有地宽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