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全国很多地方,突然发现,对于自己所居住的这座城市却了解的并不透彻,于是就有了重新认识她的念头,那就先从她的老别墅,老建筑说起吧。
外滩,上海的长廊,百余年来,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它是上海人心目中的骄傲,它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上海的文化,以及将外来文明与本土文明有机揉合、创新、发展的卓越能力。 随着上海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外滩的地域概念也在不断变化。现在的外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或称老外滩和新外滩)。外滩风光 狭义的外滩,即“老外滩”通常是指北起外白渡桥,南至延安东路的中山东一路,地形呈新月形,约为1500米的弧线段。广义的外滩,即"新外滩",包括"老外滩",南外滩,北外滩和"外滩源"。
南外滩东依黄浦江,北至复兴东路,西到中华路-桑园街,南至陆家浜路,总面积约140余公顷,正好位于"老外滩"和世博会址之间,被称为金色港湾生态住宅区。南外滩有着长达2.2公里的滨江岸线,这里的老城厢里有着众多的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北外滩规划占地3.66平方公里,沿黄浦江岸线3.53公里。规划范围为大连路以西、周家嘴路海宁路以南、河南路以东、苏州河黄浦江以北。北外滩总体定位是:建成以知识经济、服务和国际服务为特色的服务贸易区。
百乐门,上海著名的综合性娱乐场。全称"百乐门大饭店舞厅"。1929年,原开在戈登路(今江宁路)的兼营舞厅的"大华饭店"歇业,被誉为"贵族区"的上海西区,没有一个与"贵族区"相适应的娱乐场,1932年,中国商人顾联承投资七十万两白银,购静安寺地,营建Paramount
Hall,并以谐音取名"百乐门",外观采用美国近代前卫的ArtDeco建筑风格,是当时30年代的中国乃至全世界建筑设计的新潮。红遍全上海。从30年代末期到40年代末期,上海最有名的舞厅仙乐斯、百乐门、新仙林和大都会这四家,都集中在原来公共租界的地面上。
对一家舞厅来说,能否挨得进高档次,门口的气派和内部装修及侍应的态度等方面固然要紧,但更重要的是要看聘用的是什么样的乐队。把演奏的乐队比做为这家舞厅的"灵魂",是并不为过的。半世纪前,上海高档舞厅和夜总会中的乐队,都聘用菲律宾人,中档舞厅也大多雇用菲人乐队。
衡山路是上海最大的酒吧街,其概念包括衡山路、乌鲁木齐路及东平路一带。由于贴近外国领馆区域,所以满是异国情调。
这条“法租界”时期名叫“贝当路”的林荫道前衔淮海路,后接徐家汇。连绵不断的西欧建筑风格小楼、开敞式的围墙庭院在茂密的梧桐树映衬下充溢一派精心雕琢的浪漫。
衡山路及其相交叉路上的休闲场所鳞次栉比,风格各异,主要有酒吧、茶坊、酒店、娱乐中心、美容院、画廊等共 100多家。1996年 2月正式营业的“欧登”保龄球馆是衡山路最早开设的大型休闲娱乐场所。“茶言观舍”、“寒舍”、“画予名苑”是具文雅气质的茶吧;“M-Box”、“萨莎”、“梵氐思”、“欧玛莉”酒吧则充满活力;“索列”、“好运”等咖啡吧讲求温馨;“捷艺”花吧、“耕读园”书吧别有情趣;“楼吧”、“原色艺术”布吧等尽显个性,吸引的都是高档消费层次的成熟白领和具有现代意识的年轻人。
衡山路上的饕餮情境更具世界性。这里有来自澳州的“史东岩烧烤”,来自美国的连锁店“星期五餐厅”,大型主题音乐餐厅“红蕃”、日本料理的“缘禄寿司”,德式西餐的“运通豪士”、泰国风味的“天泰餐厅”、经典意大利菜的“沙华多利”以及众多环境优雅的中餐馆如“香樟花园”、“席家花园”、“金鱼翅坊”、“锦亭酒家”、“福炉”等等。
娱乐活动除了“欧登”,尚有“富豪东亚国际网球中心”的网球场、室内高尔夫、游泳池、“外高桥俱乐部”等,更少不了沪上首屈一指、热力十足、夜夜火爆的“真爱
Disco”。
这样一处吃喝玩乐样样齐备的综合性休闲地域就规模来讲在上海是无处能出其右。它是鉴证夜上海魅力风情的首选之地。
雨天在上海的老街上闲逛别有一番情趣:路上行人稀疏,两边有着几十年树龄的法国梧桐接受着绵绵细雨洗礼,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建筑的衬托下更显得饱经风霜。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