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射阳港口,现在改名为临港工业园区!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比如说没有抓住民办高校明达大学落地港口的机遇、当地官员有点富裕就即时享受不思进取到处游玩而不是加大招商的力度与广度、没有与其他城镇进行很好的合作、没有把当地最大产业水产业做成品牌等原因,港口相对于上个世纪90年代并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没有大的发展。
由于经济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好的老师不愿意来本地教学,更多的学生选择了到县城或者其他城镇去求学,学生的流失率非常高,学校的规模不断萎缩。也因为没有发展,学业有成的学生更多的选择在市区或县城成家置业而不愿意回到港口。众所周知,没有好的教育与人才,经济是无法发展的,港口的经济由此陷入了恶性循环。在我看来,拥有港口却没有发展,这是非常可悲的。
但自从2008年改名为临海工业园后,情况有所好转。听在县政府工作的朋友说:工业园区的发展已经被县政府上升到战略高度。我想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比如说横穿盐城的具有战略高度的沿海高速通起来后交通更加方便;比如说苏南随着产业的升级将越来越多的污染严重的落后产业特别是化工厂转移到苏北地区;再比如说江苏已经将苏北三大城市南通、盐城、连云港列为重点发展地区,而盐城的港口一直落后于南通与连云港的发展,为了抓住历史给予的机遇加大了投资力度等等。
回到工业园区家的路上,我看到一个又一个的工厂,一条又一条崭新的公路。路边的房子也拔地而起,相对于过去又高又漂亮。我想这是可喜的,港口经济园区的发展对于人民收入的提高、以及就业压力的缓解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可能港口经济走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但我也会有一些担忧,其中最大的担忧就是环境污染的问题。2009年2月,由于盐城市区居民用水的源头被众多的化工厂排放的污水污染,由此导致了震惊全国的水污染事件。
这不是个案,相当多的案例告诉我们盐城地区的污染已经非常严重。在最新统计的全国50大癌症村中,盐城就占了3个。盐城为了经济的发展不惜一切代价,一个又一个污染严重的企业在盐城落户,特别是204国道沿边的县以及相对贫困的县比如说滨海、响水等。在我从滨海到阜宁的路上,我闻到了特别刺鼻的恶臭味。听邻居大妈说,他们不担心这些,她的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宁可毒死,不能饿死。
“宁可毒死,不能饿死”可以看出他们急想改变现状的心理状态。小平同志说过发展就是硬发展,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很多地区一味追求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不考虑环境的污染问题。社会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指出,人首先解决的是生存需求,如果生存需求没有解决的话根本不考虑其他需求,因为其他需求是建立在生存需求基础上的。
“宁可毒死,不能饿死”与执政官员的追求也是一致的。在以GDP为主要考核指标而不是环保指数为主要指标的今天,官员要想被提拔必须想方设法地增加GDP而不考虑环保问题。化工厂能够增加GDP能够增加就业人数,因此官员根本就不会考虑污染所带来的代价。一味追求短期效益的官员根本就不会考虑他的一个决策在他一个任期后或者两个任期后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宁可毒死,不能饿死”也反映出了“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主导下,经济虽有发展但付出了巨大代价,比如说环境的牺牲、人们健康的损害、资源的过度采用、经济不能可持续发展等等。是不是中国所有的地区都应走“先污染、后治理”这条道路呢?在我看来,也不一定,重要的是看这个地区的资源,以及根据资源以及竞争环境所采取的定位。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懂得这个道理并根据自身的情况走出了不同于“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