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深圳儿童心理健康亟需重视???


                     为什么深圳儿童心理健康亟需重视???        

    父母之爱缺乏诱发儿童心理问题为什么深圳儿童心理健康亟需重视??? - 慧心一笑 - 心理健康大观园

  深圳孩子心理问题比内地突出的现象,已经引起有关专家和媒体的重视,但家长们却往往不太关注,深圳的父母都很疑惑,孩子是深圳家庭的中心点,深圳家庭的经济条件比内地好,深圳的父母文化素质比内地高,深圳儿童越来越聪明,为什么深圳儿童心理问题比内地严重?为什么深圳儿童心理健康亟需重视呢?

   美国专家鲁塞克认为:“孩子对父母关爱的感知程度也许能有力的预示着未来的健康,因为父母的关爱包含和整合了太多的潜在的机能”。换言之,人在童年时代最需要的是父母之爱,童年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若是得不到充分的父爱和母爱,将会对一个人的心理发育及性格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障碍都与他们在童年时代缺乏父母之爱有密切的关系。

深圳儿童缺乏爱吗?令人遗憾的是,答案是肯定的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深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座奇迹般发展的移民城市,人们的人生哲学、生活方式也随之激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亲子分居比例高和亚健康家庭比例高等深圳家庭新的生活方式,意味着事业的成功和财富的获得,也意味着家庭成员相互隔绝,意味着与内地的儿童相比,深圳儿童与父母共处的时间大量减少,独处或与保姆共处的时间大量增多,隔代抚养的现象大量增加,深圳儿童语言发育缓慢,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和品行障碍等儿童心理问题的比例高;因此,深圳儿童缺乏爱,不少深圳儿童甚至完全没有机会去面对面地感受父母之爱,就是儿童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内地,深圳儿童心理健康亟需重视的根本原因。

 亲子分居多易发儿童心理问题为什么深圳儿童心理健康亟需重视??? - 慧心一笑 - 心理健康大观园

深圳的亲子分居比例大大高于内地,其中有两种典型的生活方式:

   1、单亲抚养比例高:许多儿童都有与父母或其中一方分居(经历),其中原因种种,如父母不在同一城市工作,父母感情不和而分居、离婚等;无论失去父亲或是母亲,都会使孩子感受到强烈的爱缺失,潜意识往往有一种深刻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选择其它途径转移或避开感情上的痛苦,如抑郁症、暴饮暴食、电视迷、学习能力障碍等心理问题。

   2、隔代抚养比例高:隔代抚养常常使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情感和人格的偏差,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和关系。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整天全身心地泡在孩子身上,将自己全部感情投到孩子身上,也是无法取代父母之爱的,极可能使孩子因情感缺乏而产生情感和人格上的偏差,产生心理和行为障碍。

   父母之爱是儿童心理生病和病愈的根源,它能能够引起悲伤,导致儿童心理障碍,也能开发儿童潜能,造就成功孩子的幸福人生,因此笔者建议所有父母,无论什么原因,要尽可能让孩子生活在完整的家庭,享受充沛的父母之爱!

     亚健康家庭多  易发儿童心理问题为什么深圳儿童心理健康亟需重视??? - 慧心一笑 - 心理健康大观园

除了亲子分居比例高以外,深圳亚健康家庭比例高于内地,也是导致深圳儿童心理问题突出的另一个作用重要因素。

所谓亚健康家庭是指亲子双方虽然同住在一起,但家庭心理健康状态差,如亲子共处活动时间少,亲子情感生活质量不高,家庭主要成员心理健康问题比例高等:

1、“空巢” 比例高:

   深圳社会竞争激烈,父母工作繁忙,不得不整天忙于公司事务,把孩子扔在一边,由保姆照顾;或者年龄大的孩子一个人锁在家里,孤独地面对冷冰冰的高技术物质世界,孩子极为缺少爱的慰藉,孩子易患孤独症、玩具依赖症,电视依赖症、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等

  2、“全职太太” 比例高:

   全职太太一般较容易产生成就替代心理,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将自己的全部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高成长的压力之下的儿童容易产生内心紧张、压力、忧虑或烦躁的症状,导致吮指头、咬指甲、厌学等心理问题的发生;另外,母亲患上抑郁症比例高;调查表明,由于经济不独立,生活圈子太狭小等种种原因,全职太太比职业女性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母亲的作用要占到90%以上,母亲的心理不健康,对儿童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3、深圳人心理疾病比例高

   在对深圳年龄30~40岁的白领阶层的调查中发现,他们工作繁忙,要面对竞争、多变的市场和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这部分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的甚至患有忧郁症,工作不顺利,在外面受了气,他们回家后不善于调整,不仅无暇顾及孩子的心理需求,往往还会夫妻闹气,或把孩子当成出气筒,这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不良影响。

    寒假又要来了,近几年来,寒假和暑假是诱发儿童青少年上网成瘾(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等现代心理疾病的高发时期,许多孩子就是在假期上网失控,沉溺于其中不回头,性情大变,导致情绪障碍和行为偏差,厌恶学习,有的为了上网甚至可以不顾一切,对阻挡其上网的家长和老师采用暴力和纵火等。

    因此笔者建议家长要从预防入手,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合理安排儿童的假期生活,尤其要避免“空巢”状态,减少儿童患上电视依赖症、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等的可能性。

网址:http://www.dfxzxl.com/index.asp?bianhao=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