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全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COP15),将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为期两周。
届时,将有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参会,共同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2008年~2012年)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将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将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将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
1 .2 COP15的重大意义和主要议题
COP15的重大意义
如果《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今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将导致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也因为这个原因,本次会议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COP15的主要议题
根据UNFCCC秘书长德波尔的表述,在COP15上国际社会需就以下四点达成协议:
1.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额是多少?
2.像中国、印度这样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3.如何资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4.如何管理这笔资金?
1 .3 多方博弈
●中国:胡锦涛9月22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演讲,称中国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美国:坚持《京都议定书》背景下的态度,希望拉着发展中排放大国共进共退,强调“共同的责任”。美国国内保守势力一直把美国减排与中国减排责任捆绑在一起。奥巴马当选后宣布,要在2020年或之前把温室气体排放量回复至1990年的水平。
●欧盟:欧盟无疑是气候变化谈判最积极的推动者和领跑者。欧盟各国领导人就“到2020年时将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20%的细节问题”达成一致。
●澳大利亚:目前澳大利亚正在努力推进一种“计划方式”,这种方式中,各国分别提出它们排放的目标和减排政策(比如碳交易)。接着各国应该适时报告实现这些目标的进程。
●印度:印度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5%,印度坚决不同意在哥本哈根谈判中设定具体的减排目标,并表示要联合中国共同抵制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压力。
●日本:日本政府本周出台了执行“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25%”这一目标的四个方案,其中在国际减排方面,日本政府允许最高达60%的减排指标来自国际减排配额。
●非洲:由阿尔及利亚领头的非洲国家此次要求37个发达国家承诺在2012年以后,更大幅度地减排温室气体。它们拒绝讨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衡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新标准等边缘性议题。
●岛国联盟:全球气候变化中“最脆弱国家”10日发表宣言,要求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确保气温上升的幅度不超过工业化时代前的1.5摄氏度,保证空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不超过百万分之三百五十。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二)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