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民主也需要“有意安排”


     
王攀
 
据《重庆晚报》报道 12日至18日,重庆涪陵区公选处级领导干部任前公示,网民质疑“不公正”。21日,涪陵区委组织部称,公示时间非有意安排。(2月22日《京华时报》)
 
网民为什么质疑不公正呢?因为公示时间正好是春节假期。人们忙着走亲访友,较少关注资讯,而相关部门也在放假中,即便有人值班,也多是象征意义。这时候,且不说少有人关注任前公示,就是关注,提出异议,也往往不像正常工作期间那样容易被受理。
 
针对质疑,涪陵区委组织部称,“2月12日进行公示,是公选程序刚好进行到这里,而不是有意安排。”之所以要及时按程序进行公示,还有原因是让这些公选干部能尽快进入角色。
 
这种回应叫人称奇。到底是认真听取民意、避免不得民心的人戴上官帽重要,还是为了让干部尽快进入角色,让没有民意基础的官员上岗重要?在一个民意越来越成为官员提拔程序热词的今天,这原本不需要犹豫。但涪陵区委组织部的回应,却恰恰相反。
 
涪陵区委组织部回应说不是“有意安排”,那么,我们不妨看看美国大选日是怎么“有意安排”的。
 
学者甘阳有一篇文章,介绍美国大选日的由来。我们知道,美国大选日是“11月第一个星期一后的星期二”。为什么是11月?因为11月粮食已经收获、储存、销售完毕,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大选。为什么不能晚于11月下旬呢?因为11月下旬后,就会迎来雨雪天气,人们就不愿意出门投票了。为什么是星期二,而不是星期一呢?因为当时很多人到投票站投票需要1天的路程,而星期天是到教堂做礼拜的日子,因此国会盘算着选民可以在星期一出门,星期二到达。为什么不直接规定是11月的星期二呢?因为美国的地方法院大多在每月1号开庭审案,如果星期二赶在11月1号,那么就会冲突,而“11月第一个星期一后的星期二”就避免了这个冲突。由此,美国大选日一般都会落在11月的2号到8号之间。
 
涪陵区委组织部眼里的“有意安排”,显然不是美国大选日的“有意安排”。在涪陵区组织部眼里,“有意安排”是不想真民主,或者是不想充分的民主。但美国大选日是的“有意安排”,却是为了方便更多的人参与民主。同是“有意安排”,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我们姑且相信重庆涪陵区这次公选处级领导干部任前公示与春节假期重合,是一种巧合,而不是“有意安排”的。但这种无意的“巧合”,恰恰反映出对民众无意的漠视。如果想真正征求民意,那么就应该在程序设定之初,充分考虑公示时间,充分考虑征求民意的条件。
 
总之,如果正如网民质疑的那样,重庆涪陵区委组织部这次公选处级领导干部任前公示是“有意安排”的,那么,就是一种假民主;如果正如涪陵区委组织部回应的那样并非“有意安排”,那也只能说明,征求民意并没有真诚为民考虑。真正的民主,就像美国的大选日那样,是需要“有意安排”的,只有安排的更加方便民主、更有利于民众参与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
 
http://news.sina.com.cn/c/2010-02-22/012517106295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