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裕
昨天,上网浏览时看到一则题为“吉利进军专用车市场 全面收购中誉汽车”的新闻,该新闻称,吉利将与中誉汽车有限公司在杭州签订协议,全面收购中誉汽车,通过进军国内专用车市场。
吉利全面收购中誉汽车,将标志着吉利正式进入国内专用车市场。这也是继吉利成功洽购沃尔沃后,李书福放出的又一并购消息。
收购中誉汽车之后,李书福将实现自己最初“造大奔”的梦想,因为中誉汽车于2004年与德国奔驰汽车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拥有了奔驰旗下Sprinter和NewVito两个系列车型在亚洲区惟一的商务车改装权,利用奔驰的底盘和车身,改装开发中高档商务用车。
笔者发现,拿下中誉后,吉利的品牌图谱其实又被进一步拓宽。
除自有三大品牌全球鹰、帝豪、上海英伦,吉利旗下又将增添豪华车品牌沃尔沃,以及专用车品牌奔驰威霆和奔驰凌特。
笔者此前曾采访过吉利位于宁波北仑的帝豪生产线,最大的感受就是,李书福造车的气魄已经今非昔比,变得非常豪迈,在帝豪生产线已经能够看到数十台售价在千万元级的或用于辅助安装/或用于辅助检测/或用于质量监控的全进口设备。
这种气魄堪称是目前自主品牌中最为宏大的。
可我不禁想问,在多线出击后,吉利能否争夺自主品牌老大呢?
笔者的结论是,非常有希望。
原因也很简单,吉利不差雄心、不差行动,同样不差钱。
因为,在完成品牌框架搭建和产品全面转型后,吉利的发展势头确实不错,据吉利汽车(0175.HK)公布的销量数据,2010年1月吉利总销量为43877辆,其中熊猫、帝豪EC7和上海英伦SC7合计销量达到12000多辆,占比重约为28%,新品牌的发展势头不错。
另外,吉利的自主开发新车型和新发动机变速箱的能力同样在自主车企中拥有一定的领先优势。
在产能上,吉利的提前布局同样使其后劲十足,现在李书福手握的分布各地的生产基地(包括海外SKD组装厂)已经超过了13个,因此,吉利的产能瓶颈似乎在中短期内并不会发生。
当然,笔者认为,目前困扰吉利尽早成为自主品牌老大的最大障碍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尚缺乏能月销万辆以上的主力车型。虽然,未来的吉利帝豪EC7和全球鹰熊猫都有可能晋级万辆俱乐部,但这一过程显然还需要经过等待。
其二,在品牌形象包装或者在营销上尚存在一定短板,至少截止目前,能够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吉利或企业或新车的形象广告还不多。当然,这通过与跨国大广告营销公司做一揽子合作,是可以较快解决的。
其三,在渠道布点及经销店形象和服务完善上,吉利同样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不过,平心而论,较之奇瑞和比亚迪,吉利目前的扩张态势确实不容小觑,新的自主品牌老大也许正在呼之欲出。
(by danieluo)
(独家供稿新浪汽车,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欢迎广大网友指正、赐教,email:[email protected]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