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病,亦是伤……


    每个周三Orange手机用户买电影票都是买一送一,也就成了精打细算的地主家看电影的日子。

    晚上8点半,全家的饭都吃完收拾完了,那俩都已经洗了澡、刷了牙,呼呼了,一天当中,家里最热闹的几个小时过去了,整个房子安静下来。

    我和小里走路去家里附近的电影院看电影。

    伦敦下着小雨,倒是不算冷。

 

    看的是霍夫曼(Michael Hoffman)的《最后一站》(The last station),表现的是大文豪托尔斯泰和共同生活了近五十年的妻子晚年因爱而生的彼此的折磨。开始看到的时候,还小声地说笑(电影院里人不多),后来却是越看越难受,越看越震撼!

    总是说,相爱是容易的,相处是困难的,一百年前托翁伉俪的爱怨情愁就是这句话的最好演绎了。索菲娅虽然已是暮年,但却依然是个被爱狂,而且是个想被宠坏的小女孩那样的爱法,她不仅要独占丈夫的全部爱,还要他全部的时间、注意力和精神世界,而她的晚年的丈夫已经是属于整个俄罗斯、甚至全世界,因此全世界都是她的敌人。她为此当众发飙、为此摔碟砸碗、为此开枪、为此跳河……这个本应优雅的上流社会的贵妇,却变成结合了最任性的孩子、最痴情的少女与疯婆子的所有特征的怨妇。

    而晚年的托翁已经深深厌弃贵族生活,亲耕稼穑,摒绝奢侈,持斋吃素。然而,索菲娅的个性以及她与他的信徒之间的冲突使他没有一刻平静与安宁。为了逃避妻子,或者说是为了逃避爱,年过八旬的托尔斯泰于1910年11月10日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秘密离家出走。得知此消息后疯狂奔入林中投水自尽的索菲娅被人救起,而托尔斯泰却在旅途奔波中患病,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最后的日子,包括女儿在内的托翁信徒依然在努力阻止他与追踪而来的索菲娅见面,但是他最牵挂的人还是索菲娅。

 

 

    片子获金球奖提名。扮演索菲娅的Helen Mirren是去年罗马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得主,但我觉得该片中演得最好的是演新来到庄园里的托尔斯泰助手、也是托翁夫妇内心的解读者华伦汀的James McAvoy。他有一双男人的深情迷魂桃花眼(让我想起在国内的多年的某友人),果然迷住了片中的姑娘。

 

    感动人和打动人的不是故事,而是细节和人性。

    彼此深爱的夫妻,却彼此有着最深的怨怼,一言不合,即爆发出最令人神经紧绷的战争。爱人,也是彼此最大的敌人。索菲娅为爱而活,她的爱却扼杀托尔斯泰晚年最需要的平静与安宁。托尔斯泰深爱妻子,索菲娅感觉到的却是一次次的被弃。至少在托尔斯泰和索菲娅的婚姻中,爱的两极peace和passion貌似无法共存了。让旁观的人都心生绝望,觉得这俩人是没法再共同生活了,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离开彼此,但是,偏偏他们又彼此离不开。这就是悲剧所在吧。

  

    爱少一点,也许不是坏事,可以少一点感情的负累,多一点心智的自由。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