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春节,当大家都在互祝“虎虎生威”的时候。如果你看看春晚,你才会发现,这里正在上演一幕新版的“狐假虎威”。张朝阳的那只“老狐狸”正假借着虎年春晚的威力大赚眼球:
1) 春晚,作为大多数中国人过年标配,在大年夜锁定全中国数亿观众的眼睛;
2) 本山大叔,作为独霸春晚小品十数年的经典主角,大有“无本山不成春晚”的劲头;
3) 而搜狐,在09年春晚的时候,成功借助本山大叔赚了一把眼球。今年,更“变本加厉”起来;
当然相比09年的小试牛刀,今年可就是大展拳脚了。将搜狐产品线上重点的产品都巧妙的“插入”小品之中,成为小品核心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小沈阳扮演的搜狐视频某栏目的“记者”,更是不惜使用惜“言”如金的极端策略,以突显其肩负的“广告”代言人身份。
而搜狐置入广告的效果如何呢?虽然我们看到网上“板砖”横飞,但是从身边很多非互联网关注者的亲戚和朋友的反馈就能看得出来,搜狐是很赚了一把的。非常多的非互联网关注者(会用互联网,但是不关注)甚至是通过这个小品,第一次听说搜狐视频、搜狗搜索、搜狗输入法(可能他们也有用过……)。
比如,我有一个在小城市的舅舅,经常使用的输入法就是我小表弟给安装的搜狗输入法。看了这次的春晚,还专门问我小表弟,给他用的是不是就是上边说的这个“搜狗输入法”,当获得肯定答复后,特高兴:原来自己一直在使用那么“牛X”的输入法……
上边的例子,对于一个互联网人而言,可能觉得很可笑,但是却很真实。如果从衡量效果的角度来看,置入广告和其他广告都一样。如果不能让观者记住、让更多人关注、了解。即使拍的再好,也注定是一个失败的广告。
置入广告更强调“借势”,即借助广告媒介本身的关注度、影响力、传播价值,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关注度。从这一点上来看,搜狐这次的置入广告,堪称经典。其实,在中国互联网的“板砖文化”这个大环境之下,横飞的“板砖”,恰恰证明了这款置入广告的成功。
可能会有人说,这些“板砖”带来的都是负面的影响,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首先,互联网产品在春晚做广告,瞄准的目标是谁?难道是我们这帮互联网的“知道分子”么?
其次,无论你是“拍板砖”,还是“看热闹”,你会因为对这个置入广告的评论,而认为搜狐这些产品不好么?
最后,对于没有用过或者听说过搜狐这些产品的人,看到这些横飞的“板砖”会带来什么结果呢?我看只能是(1)加深了解和强化记忆;(2)不乏部分尝试者并成功留下一批用户;
当然,再好的广告最后都需要好的产品配合。再经典的广告也不可能救活一个垃圾的产品。只有经典广告+经典产品,才能成就一个经典营销案例。而这一点,作为搜狗输入法的忠实用户,我对搜狐还是很有信心的。
搜狐在春晚的置入成功,我相信只是一个开始,相信再今后的春晚,甚至更多的电视节目中,一定会诞生出更多、更经典、更巧妙的置入广告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