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永飞:营销管理永无止境 新媒体营销探索


   跟随着营销大师的思路,我进入营销管理的学习,当然我选择是教材是营销管理第13版,记得以前看第11版的时候他带给我的惊喜是让我震惊的,自从从05年开始关注的新媒体营销以来,自己就不断的去搜索各种渠道的信息。当然去年也利用新媒体营销为朋友募捐筹款,现在总结一下就感到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相互融合后的营销方案真是不错。

    记得自己以前进行策划的时候,总会将大脑给放空。夜深人静,也正是我思路清晰与最活跃的时候。当时很多策划方案与合同,营销思路都是在深夜完成。之前,自己也写过很多关于新媒体营销的文章。当然很多是发布在我的IBNCN,当然如果你一直在关注我的IBNCN的话你就会看到更多我的职业专栏文章。记得比较早的几篇,现在在华尔街站点,价值中国站点都可以看到,当然我也看到一些商业性官方站点也转载了相关的文章。 

    记得我在发布,博客研究:Bloggers 是新闻产业第五个新基地的时候,当时国内还没有形成有大气候的SNS站点。当然现在确实很多了,当我发布博客专题:在全球每个地区商业比媒体和政府都可信的时候没有想到到现在媒体的发展是如此的稳健,特别是新媒体的发展。国内已经形成一个很好的氛围。全球博客凝聚媒体新力量,将在今后发挥更为强大的力量,任何政府与组织都将通过这个新媒体开始新一的轮的沟通与思考。

    2009年的互联网真是云翻雨覆,当西方网民在twitter中互致问候的时候,北京在暴雪中迎来新的一年。微博客、社会化网络社区、电子商务…… 艳阳高照下阴云密布的互联网在国内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诡异。这一岁末印象已经并且正在影响着互联网人的思考,迫使创业者们的创造力向着社会现实的方向收敛。对于2010年的互联网而言,这是年初的局面与往年相比最大的不同点。

    新媒体主动精准营销时代的来临
    仅仅用了20年的时间,中国经济便由“短缺经济”时代走进了“相对过剩经济”时代,对于大部分行业来说,每个进入者和经营者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产品市场饱和、广告有效性下降、顾客忠诚度降低、品牌忠诚度弱化和营销难度加大。“相对过剩经济”时代的企业营销如何进行?这个问题成为经营者考虑的首要问题。庆幸的是,新技术的发展和营销理念的创新为中国企业的营销带来了新的实践。以互联网和3G通讯技术的发展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的出现和发展,以主动营销和精准营销为代表的新营销观的创立,传统的营销模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网立方企业精准立体营销平台,就成为领导企业营销模式革命性变革的先驱者。
    新媒体主动精准营销是在充分搜索、挖掘和细分客户信息的基础上,预测客户的潜在需求,从而利用新媒体的手段进行有针对性并且主动发起营销诉求的一种营销模式。在产品和服务丰富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加大营销投入来保证自己的市场份额。在投人相当的竞争环境下,提高营销的准确率和效率是赢得市场的关键。营销的精准性体现为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最有需求的的客户并向他们提供产品和劳务,即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客户和准确的产品。市场细分的最后一个层次是“一对一营销”,新媒体的出现及其特点成为提高营销精准度的先天优势。

    目前不论是网络营销还是移动营销,仍然处于“前互联网”时代,即把企业信息和产品信息推送给客户,推送的方式从搜索引擎、分类广告、网络视频广告,到博客营销、网络游戏植入广告;从即时通讯工具、网络社区到各种电子商务平台和移动广告产品。其中搜索引擎,如百度,能将商机直接推送给大量有潜在意向的客户;商贸B2B网站,如阿里巴巴,提供完善商业信息发布平台。这两种方式构成了网络营销的主旋律,但这样的“主旋律 ”只能给企业带来一种客户,即具有明显消费和购买倾向,并同时具有新媒体使用习惯和技巧的潜在客户,这类客户消费和购买的意愿较为强烈,通过自己主动的搜索和查找获取商家信息,并最终主动联系了商家的客户。从这一营销模式来分析,潜在客户具有两格显著特点,一是消费倾向强,二是消费行为主动,表现在主动查找产品信息和主动同商家联系。客户的主动同时意味着商家的被动,即被动等待客户的联系。这一营销模式使商机错过了其他性质的潜在客户。

    比如,具有消费需求但没有消费意识的客户,出于信息不完全等原因,这类客户没有意识到使用或消费这种产品和服务可以给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大的效益;再如,具有消费需求但没有消费信息搜寻能力的客户,这类客户未能通过商家设定的方式查找到商家,在信息时代,信息搜索需要成本和技巧,并不是每一个消费者都具备这样的技巧。所以,我们可以说,“前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尽管在营销手段上出现了重大创新,但仍处在“被动营销”的阶段。
   “前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营销同时面临着“精准性不足”的挑战。不论是门户的广告、视频广告还是所谓的“窄告”,仍然是被动的广而告之,其受众的精准性无从谈起。再如,现在炙手可热的移动广告,不论是短信还是彩信广告发送,采用的都是数据库营销,但都解决不了接受者的精准数据库的问题,这也是垃圾短信满天飞的根源所在。也就是说,移动营销虽然解决了营销被动性的问题,但没有解决“一对一”营销精准性问题。

    传统的营销(广告以及公关)追求的是所谓的“覆盖量”(或者叫到达率,Reach),在报刊杂志上就是发行量,在电视广播上就是收视(听)率,在网站上,便是访问量。将广告或者公关文章加载到覆盖量高的媒体上,便可以达到较多的注意。这个模式我称之为:登高一呼式的传播模型。这种传播方式本质上属于宣传模式(propaganda),基本上传播路径是单向的。缺点很明显:很难探测受众看到广告后有何反应。一方面,广告代理公司递交了厚厚的媒体覆盖量报告的数字以证明这个广告被很多人看到,一方面商业公司用短期内的销量是否提升来决定这个广告是否达到了目的。但平心而论,一场营销行为和短期销量之间究竟有何关系,至今并没有答案。

  基于新媒体的营销模式,则是将propaganda向involvement(卷入度)改变。新媒体营销借助于新媒体中的受众广泛且深入的信息发布,达到让他们卷入具体的营销活动中。比如说,利用博客所完成的话题讨论:请博客作者们就某一个话题展开讨论,从而扩大商业公司想要推广的主题或品牌的影响范围。

  总体来说,新媒体营销是基于特定产品的概念诉求与问题分析,对消费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引导的一种营销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企业软性渗透的商业策略在新媒体形式上的实现,通常借助媒体表达与舆论传播使消费者认同某种概念、观点和分析思路,从而达到企业品牌宣传、产品销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