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旱情告急


【转自天涯】先说两句:云南自09年9月以来,降雨量非常少,基本上天天都是晴天。就是这个晴天,造成了云南60年(估计可能是100年)一遇的大旱。

昨天看电视新闻,报道说老百姓不得不卖了自家大牲口,因为“没水没草没法养活它们”。看了确实很震撼。我们自己现在每天用水都非常节约了,因为已经感受到了身边的恐惧,每天早上洗脸的时候再也不让水龙头哗哗地流,而是用脸盆接水洗脸,然后浇花。

转载此文,是看了觉得有必要转载宣传一下,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节约用水,能够给云南适当的帮助。

同时,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滇中调水”工程的紧迫性——可惜最近也没什么消息。

 

原文——

  云南告急 大爱无疆
   ——观“抗旱救灾、情暖人间”大型电视公益晚会
  
   生活在昆明市区,似乎感觉不到云南6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有数百年前赛典赤修建的松花坝水库,有近年来的云龙水库,昆明附近大山的泉水依然在自来水管网中流淌到每一户市民的家里。
   而在今年云南的大地上,旱灾的折磨是漫长的,它不同于在整个中国人民铭心刻骨的唐山和汶川地震,那是在一瞬间的生离死别,家毁人亡。旱魔就像变态的凶手,在几个月里,慢慢地让人没水喝,让人种不了地,等到收获的时候让人吃不上饭。就是这几天,昆明市民也感觉到了蔬菜价格的上涨。而在这个城市圈外,数以百万计的人口已经面临着饮水困难。
   也许,在大自然的异像面前,人类的力量显得渺小,但是当代的人们,已经不再是丛林法则里的动物,自救互助得天助,云南的抗旱救灾,已经是全省乃至全国的一件大事。云南电视台在2月25日晚上直播的“抗旱救灾、情暖人间”大型电视公益晚会,就是呼吁全社会献出爱心,众志成城,帮云南人民渡过难关的一台感人至深的节目。
   整台晚会并没有花哨的歌舞表演,而是用云南电视台记者奔赴各地的采访镜头向大家介绍云南的旱情贯穿始终,可以说,晚会大屏幕上的视频,足以让生活在都市里的人触目惊心。而晚会上的几个环节,让人感到了心灵的悸动。
   晚会上,我第一次被感动的,是一位74岁的会泽老大娘,每天走20多公里路背25公斤水回家,这样大的年龄,这样的劳动量,在老人口中说来并不沉重,她说年轻人都去抗旱保苗,家里总得要有水喝呀。没有上升到什么政治高度的豪言壮语,而一个5岁小女孩,每天用一根为她特制的小扁担,挑着两个茶壶去挑水,崎岖山路上,茶壶被摔得凸凸凹凹。这一老一小的身上,体现着生命的顽强,体现着云南人民在灾害面前,顶天立地不弯腰的抗争精神!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向她们伸出援助之手,她们,就是我们的长辈和下一代呀!
   在晚会的第二现场,昆明南屏步行街的捐助点上,一位擦皮鞋为生的大嫂,捐出了她刚刚擦皮鞋得来的两元钱。。她不是云南人,只是在这个城市底层谋生的一个小人物。两元钱,也就只够买一瓶水,但是这两元钱,是她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获得的,干干净净,青青白白,对她来说,这两元钱也许就是我们普通人眼里的二十元、二百元。她毅然把它捐给了灾区,没留下名字就走了。天地有大旱,人间有大爱,这两元钱太重太重,当无数个这样的两元汇聚,那就是流向灾区的一条大河,一条大江!
   有一个昆明当地的知名私营企业,我曾撰文批评过它是个逐利的“经济动物”,对它的印象一直很糟糕。但是,就在晚会上,这家企业向灾区捐款数百万元,看到这个数字,我心里不由一颤。也许,我该改变一下对这家企业的看法了。疾风知劲草,旱灾的危急关头面前,这家企业能够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就凭这一点,我愿意为之鼓掌叫好。商人重利,但热爱家乡的心却永远不泯,他们的数百万元捐款和擦鞋大嫂的两元钱一样,都是比金钱更为宝贵的珍宝!
   还有,云南军区、驻昆武警部队的官兵们,在这次大旱中,全省人民都看到了他们的身影,帮助群众送水、扑灭多发的山火,就连春节,很多人都没有吃上一口年夜饭。就是在这样辛苦的救灾工作中,晚会上,他们还又送来了出数百万元的爱心款。人民的军队在和平时期,从来都是救灾的主力,他们最辛苦,他们最可爱,面对他们,大家还能说什么?说什么都是多余,向他们回敬一个军礼吧!
   一位陕北的下岗工人,在家里收看云南台的晚会,看着看着,他拨打了捐助热线,从他的生活费中捐出两百元钱,他祝福远在千里之外的云南,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渡过难关。是呀,中国是一个家,有这样在外的兄弟亲人牵挂着云南,援助着云南,我们的心里,就有着一份底气,在灾害面前无所畏惧!
   云南告急!云南需要帮助!云南人民不会垮下!在这台两个多小时的晚会上,让人感动、让人流泪的心悸还很多很多。面对这场60年一遇的大旱,这些心悸能够凝聚力量,凝聚大爱!无论是512的汶川,还是今年的云南,这种力量和大爱就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它支撑着我们战胜天灾人祸,走向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