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纲观点:国之不幸海南幸(一)


------王志纲趣谈海南热

  当下中国最热的话题莫过于海南岛的“国际旅游岛战略”获批引发的投资热潮。就像每一次热潮涌起的时候一样,人们一边心有余悸地回忆起上一次泡沫破灭的情景,一边信誓旦旦地声称这一次会和以前不一样。

  每年冬天我都会到三亚打球,今年去的时候正好应邀考察了几个项目,从海口到中部再到三亚,发现很多原本在内地的朋友都跑到海南岛上去了。一星期下来,感受很深。一路上很多人在问,你怎么看待海南岛的繁荣和兴旺?我说这次来听了很多故事,也想起不少以前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来。

 

从“十万人才过海峡”到“亿万财富涌海南”

   听到最多的故事是凤凰岛的火爆。这个浙江财团开发的如同迪拜帆船酒店一样的地标式建筑开盘之后卖到七万,被抢购一空,到现在连看楼都不让看。五年前,这里周围的房子三千,现在三万,而凤凰岛则一夜之间把周边的房价拉上一个新的档次,直追迪拜。人们普遍的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使得不少原来在迪拜投资的浙江人转战三亚。翻开报纸,朋友所谈,不是温州人转手赚千万,就是某浙江女连刷六张卡花两三亿才买十套房子之类的新闻。毫无疑问,热钱来了。

   热钱席卷三亚一个更直接的表现就是订不到酒店。一个月前来的时候还没到这个程度,这次来亚龙湾已经定不到房。后来因为一个朋友的关系住到三亚湾,他到三亚来既想投资项目,也想买房子,看中了这个酒店的总统套。这个套房确实建得不错,在整个建筑的顶端,俯瞰三亚湾。三层建筑,差不多一千余平米,结果一问要卖六个亿。这个朋友也是几十亿身家,早些年就在比华利山庄有房产,他都吓到了。他跟这个老板说兄弟啊,你这房子算下来要六十万一平米了。卖家开玩笑说,看在咱们是老乡的份上,就卖你五个亿吧,那也还是相当于五十万一米呢。据说这个项目多卖了三十亿。原来涨个一千、两千觉得不得了,现在涨个一两万都不算什么,有的是买家。

  在海南这个热潮面前,这位几十亿身价的老兄都觉得自己是穷人了。所有早来的人都赚到了,吸引所有还没有在这里占到一席之地的人更恨不得携全部资产杀入海南。几乎动用了所有能够想的到的关系,编所有可能的故事。如果说地产行业吸引了全中国所有搞实业的都来从事地产开发,那么三亚则吸引了全中国的地产开发商。道理很简单,做一个地产项目获得的利润相当于做别的行业若干个项目,而在三亚的一个项目又相当于内地的若干个项目。他们甚至相信,在三亚有什么样的项目,有多大的项目将会改变一个地产企业在整个行业的地位。

 

  二十余年前十万人才过海峡,如今则是亿万财富涌海南。有人说是泡沫,有人说不是泡沫。这次我遇到的几个老板,都是二十年前“十万人才过海峡”中的一员。其中有些人要么扎根海南,一守二十年,要么在海南淘到第一桶金后转战内地,今天又杀将回来。当年他们都是光着屁股到海南。我问他们当年来的时候,身上带了多少钱,有没有两千块?他们说哪里有,最多五百块。坐着火车,过轮渡到海南,上岛后身上就剩下两百块。幸好海南这地方,天当被,地当床,流浪汉的天堂,不会挨冻受饿,非常适合创业。包括潘石屹、冯仑他们,也经历了最初的创业过程。

  与这次再下海南的淘金者们聊起来,他们觉得这次和九十年代那次热潮不一样,当时是炒作概念,炒地皮,没有产品,也没有消费力支撑。我问他们二十年前,家里有多少钱,当时家里万元户就不得了,现在一般家里二三十万还是能拿出来。当时来海南旅游天大的事,现在一般的家庭也能够负担起一次来海南的旅游。今天来到海南的这些投资客,多则上百亿,少则数十亿,几个亿的就更多。从十万光着屁股的人到亿万热钱。今天有购买力,也有产品,无非产品还不够好。所以这次不会像上次那样,所以他们有坚定的信心,说没有泡沫,中国只有一个海南,只有一个三亚。我觉得这个说法也不无道理。(待续)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http://www.wzg.net.cn/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