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备考:寒假五招实现高考成绩激越


高三备考:寒假五招实现高考成绩激越

  >>点击查看《陪考有方》专题 《赢在高三学习方法上》 《赢在高考志愿填报上》 青岛教育点评网

  高三寒假,是高考前考生遇到的最长假期,十分有利于集中突破提高成绩。但从往年的高三备考经验来看,很多同学在假期伊始都制定了高标准、严要求的复习计划,想利用寒假这段时间,实现成绩的飞跃,然而假期结束却发现学习上几乎没有任何长进,很是灰心丧气。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才能全面有效地制定出备考良方,而不至于重蹈覆辙,将如此长的假期白白浪费呢?

  一、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寒假中,同学们首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此时高三备考已经进行了一半的路程,最适合停下来反思自己复习过程中的得失。在此我们仅以学习方面的优劣对考生进行划分,和大家共同探讨不同层次的考生在未来的复习中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1、 优等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优等生在这里指的是成绩处于一本线以上的考生。对于这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同学来说,往往会因为学习上的优越感而漠视学习上的薄弱环节,从而使考试中的失分点渐渐变成了“盲点”。他们在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方面:

  ① 继续保持优势是前提。这部分同学首先要认识到高三是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阶段,其他同学很有可能通过正确的复习方法,追赶上来,因此不能对以往取得的成绩过于满足。

  ② 从小处着手是原则。优等生失分的地方往往是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因此考生就要检查自己在学习和考试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习惯性失误和习惯性失分的现象,抓紧时间及早规避。另外在答题过程中也要注意步骤完整、书写规范、尽量使用学科术语,确保能拿到的分数不丢分。

  ③ 学科均衡前进是目标。虽然优等生在分数上具有领先优势,然而仍然存在自身的弱科弱项。只有将弱科补好、让强科更强,才能使各科均衡地向前发展,而不至于担心考试中弱科弱项随时可能带来的隐患。

  2、 中等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所谓中等生,也就是成绩在二本线上、一本线下的考生。对于那些录取率较低的省份和教学质量平平的高中里的中等生们,更要在高三这关键的一年好好努力一番,争取使成绩从中下游变为中上游,甚至突破中等生的框框,一跃成为优等生。这类考生备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 跟上复习进度是前提。在高三复习的时候,一些中等生往往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弱科弱项而忽略了与老师复习同步,就好比狗熊掰棒子,错失了吸收老师讲授重点知识和解题技巧的最佳时机,使自己整体成绩提升举步为艰。

  ② 合理分配时间是保障。中等生在时间分配上是最为难的:一方面想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一方面又想努力提高弱科弱项。因此这类同学需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以保证复习能够高效而持续稳定的进行下去。

  ③ 补足弱科弱项是关键。弱科弱项是中等生们感到特别棘手的地方,但也确实是提高成绩最具希望的地方。因此这类考生要重视对弱科的复习巩固,避免一提到成绩,要么只看到自己最出色的科目而忽略了弱科的存在,要么只看到自己最薄弱的科目而失去了复习的信心。

  3、 学习较差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这类学生是指成绩在专科线上、二本线下的考生。这部分考生所面临的处境有点尴尬,因为成绩不尽如人意,往往受到老师的忽略与同学的嘲笑,因此他们的内心非常脆弱。那么,这部分同学是不是想要提高成绩就无计可施了呢?他们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① 树立临考自信是前提。成绩较差的孩子一般存在自卑心理,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也会畏首畏尾,不敢对自己有太多的期待。但是按照以往的经验,倘若考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顽强的毅力紧追猛赶,成绩迅速提升的可能性相当大。所以,不管在什么时间段,都不能放弃自己追逐的脚步。

  ② 全面夯实基础是关键。实际上,《考试说明》对高考的难度有一个清晰的介绍:高考命题是以中档题和基础题为主,这部分题目大约占了全部考题的80%左右。也就是说只要考生抓住基础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就能够拿到绝大部分分数。因此这部分考生要特别关注基础知识的复习,毕竟只有将这部分内容掌握好,才有可能拿下基础题,也更有可能冲击中等题和难题。

  链接—备考心得—复习计划比例得当

  2008年新疆优秀考生杨柯透露,她很讲究计划,高三备考过程中,她制定了一个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计划表,严格地按照计划表执行。计划表依据什么制定呢?杨柯表示,应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制定。比如,文综中的历史科目一直是弱项的杨柯,如果有2个小时复习文综,那么,她会拿1个半小时完成历史,半个小时给地理和政治。



  二、纠正学习中的偏科现象

  由于高三很难得有像寒假这样大时段的自由复习时间,因此高三寒假十分利于解决学习中的偏科问题。所谓偏科,并不是指考生某一学科的成绩差。而是指如果考生的某一科目相对于自身的其他科目处于弱势,这名考生就出现了偏科现象,这个学科就被称为该考生的薄弱学科。那么我们在遇到偏科时该如何应对呢?以下三个方面需要我们关注:

  1、 树立攻克弱科的信心。

  很多时候,出现偏科现象,是因为学生对弱科不感兴趣。因此先要解决心理上的困扰。事实上,弱科的提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艰难。某科学习成绩不理想,也并不意味着以后就永远都学不好。只要用心投入,就一定可以使弱科有所起色。

  2、强化基础知识是前提。

  但凡考生已经出现弱科,就说明有某些知识点相比较而言不扎实,因此就需要考生在补习弱科的时候注意强化相关科目的基础知识。正如前文所说,高考的中低档试题占到了80%,因此只要考生能够掌握基础题,拿下中档题,尝试着完成部分难题,就能保证弱科不再弱。

  3、掌握考试技巧是手段。

  一旦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就需要通过考试技巧来提升成绩。在这个时候,充分掌握答题规律、及时发现思维漏洞、不断进行分析总结等都将成为提高成绩的有效方法。

  在攻克弱科的同时,考生还要注意兼顾强科。在每年的高考复习中都有一类考生,因为自顾自的补弱科而忽视了对强科的关注,最终弱科的成绩没有提升,而强科的成绩也逐渐丧失优势,造成了整体成绩下滑。要知道,既抓住了强科,又保证了弱科,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链接—备考心得—扬长避短获佳绩

  08年河北理科优秀考生马欣然在分享复习经验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弱科和强科的协调问题:“要给自己定一个计划,每天安排一个重点复习的项目,这个重点复习的项目一定是自己不懂或者是弱科,这样每天攻克一点点,在确保强科继续保持优势的基础上,把弱科也抓紧时间补上来。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总体成绩。”

  三、正确运用题海战术

  提到题海战术,很多考生都心生畏惧。毕竟不是每一个采用题海战术的考生都取得了成绩上的巨大飞跃。而为了高考目标的实现,投身题海似乎又必须不得已而为之。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利用好题海战术,使其发挥最佳效能呢?

  1、做一道题,吸收一道题。

  虽然题海战术从做题数量上对考生提出了要求,然而在处理题目的时候,考生不要一味地只做新题,更不要单纯因为做题而做题。而是要对做过的题目进行消化吸收,真正掌握。一错再错意味着考生在题海战术中做了大量的无用功,对考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学习成绩的提高都是极为不利的。

  2、不做偏题、难题、怪题。

  很多考生一厢情愿的认为高考是以考题的难度来对考生进行区分。于是他们往往会偏爱一些难题、偏题和怪题。却不知正是这种题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误导,甚至影响了他们对正常考题的思维方法。因此考生在选择题目练习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回避这些不正规的题目,多以老师布置的习题和历年的高考真题为主。

  3、不因题海战术影响作息。

  备考时也往往会有这样的考生,他们求成心切,于是无限制地延长学习时间,而影响了作息规律。睡眠不足使他们的复习效率越来越低,而在这样低效率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他们就需要更多的复习时间来完成复习计划,长此以往将形成恶性循环。极大地影响了复习效果。因此考生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题海战术,不要试图通过突击赢得成绩的提升而影响了正常的作息规律。

  链接—备考心得—不能完全忽略做题的重要性

  2007年天津优秀考生於思雨认为:“想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勤奋,当然,还要加上一点小聪明。学习的时候要注意方法,不能死学。所谓的题海战术虽然有一定作用,但要根据自身情况区别对待。”



  四、利用记忆规律,记住繁多知识点

  很多考生对于高三各科需要记忆的繁多知识点很是头疼。时常会出现记不住、常遗忘的现象。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记忆力,将那些繁多的知识点记牢固呢?下面的五条策略值得我们关注:

  1、重复强化。

  一是要掌握好重复的时间,及时复习强化。记忆的当天应安排复习,第二天再复习,然后7天内再复习。经过多次重复强化,记忆的内容就巩固下来。二是掌握好重复强化的次数。这里所说的强化一次,要求将所记忆的内容全部记下来才算强化了一次。这与复习一次是有区别的。可能要复习几次才能记下来,才算强化了一次。

  2、交叉记忆。

  我们可以对记忆内容和活动组织方面进行巧安排,减少这些内容和活动之间的相似性从而提高记忆效果。首先,我们不要长时间记忆同样性质的材料,比如不要花1个小时的时间来记忆单词,可以在同样的时间不仅安排记忆单词,还记忆公式、定理、文章等;第二,可以将记忆活动与其他活动交叉安排,在记忆之后安排一些体力活动等。

  3、分记与整记。

  心理学家发现,记忆长度为5000字的文章,如果采取从头到尾一遍一遍的方式进行背诵需要花27.5小时,如果采取分段背诵方式只需9.5小时。采用分段背诵方式是完整背诵方式时间的1/3,可见分记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果。以记100个单词为例,你可以将这些单词划分为5-7个单元,每个单元15-20个单词,然后一个单元一个单元进行整记。

  4、过度学习。

  很多考生记忆的一般习惯是,能够完全背诵后就停止记忆。但心理学家发现,在完全能够背诵后再增加一定时间和背诵次数,记忆效果会大大改善。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过度学习。心理学实验发现,如果达到150%的学习程度,记忆保持的效果就很好。

  5、联想法记忆。

  有一些知识缺乏内在联系,材料本身就是无意义的,这种材料不易识记,遗忘速度更快。建议考生们通过联想法、内在联系法将那些无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其意义,或者找到这些材料内在的一些联系,把它们串起来作为记忆的线索。

  链接—备考心得—记住繁杂的知识需要高效

  2008年贵州优秀考生查方梅在介绍学习经验的时候表示:最有用的方法就是经常回忆,回忆每天学过的知识,回忆自己的弱势,每时每刻都要知道自己学过什么,想学什么,现在不知道什么,需要怎么弥补,等等。她说,自己很在乎平时对记忆方法的灵活运用,通过这些方法,才使自己掌握了如此多的知识。

  五、适当运动可提高学习效率

  不少考生的寒假都开始进入闭关修炼状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家长们也唯恐打扰了考生的学习,除了提醒吃饭、睡觉之外也很少让孩子做其他的事情。事实上,这样整天蜷在家里,十分不利于考生的身体健康。而适当的运动则可以有效维持大脑机能、缓解大脑疲劳,有利于持续高效地进行复习。

  运动的时候,可以“见缝插针”,不仅可以选择到空气清新的地方散步、慢跑;也可以伸伸懒腰、转转脖子,放松一下久坐而酸痛的颈肩和腰腿;或是向远处眺望,让眼睛大脑得到充分放松。

  除此之外,运动不宜贪图新鲜刺激,否则容易拉伤、扭伤。同时还要保持一个快乐的心情。如果心情不好则很容易影响到运动的协调性,容易导致运动损伤。

  链接—备考心得—做适量运动很重要

  2007年广东优秀考生肖菲认为,高三这一年的确很辛苦。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在课间的时候趴在桌子上抓紧时间休息,让人看了很揪心。适当的休息确实能够提高复习的效率,但自己的方法却是到校园体育场上跑两圈。跑回来觉得神清气爽,很有效果。

 

  >>更多与2010年高考相关的新闻值得你关注:

    第一时间:清华大学2010年自主招生结果可查

    2010年高校招生体检办法出台乙肝检查未确定

    年终盘点:6所在二本批次招生的“211”高校

    关注艺考:36高校艺考时间公布初八报名(图)

    重要整合:实用资料全国各地高校招生网址

    实用资料:最新全国211工程高校名单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