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切斯特·何尔康比1869年来华,1871年辞去教会职务,开始担任驻华使馆翻译、参赞和代办。“在中国生活过很多年,可以说同中国各地不同阶层的人都有过一些接触,并和他们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1895年1月,他写了一本关于中国人的书,叫做《中国人德行》,从一个老外的视角观察和描述了他看到和理解的中国人,被称为“近代中国观的代表性著作”。
从文化研究角度看,这是一本难得的从外国人角度较为全面地描述中国文化的著作,而且其核心观点较为公允。如果将其中的一些描述和观点作为“传统”来观察,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发,就是想看看在何尔康比的书出版了100多年之后,他提到的一些东西到底有没有发生变化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下面是一些文字的摘录和简评。
1. 研究当代政治制度的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那套古老的政治制度时,常常感到绝望和困惑。因为依照他们的观点,政府应当是完全、或者或多或少由公民投票选举而产生的。并且选出的政府要实行分权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权力机制以使得权限明确,这样各部门就直接对人民负责。此外,政府还应实行政务公开,使自己的行为总是不断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在西方学者眼中,中国的政治体制堪称是纠结不清、互相渗透、互相冲突的权力的集合,他努力探寻着解开这和纠结的线索,然而最终只是徒劳。因为他自己也被弄得晕头转向,无所适从,完全不知该从何处下手。(评:这就对了,都让你们弄清楚了,我们还玩儿什么?!)
2. 没有深入中国的内部进行调查研究,而以异族人的观点仅从外部进行考察而得出结论的做法是一点也不足称道的。中国的民众拥有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基本权利,而这正是在其他民族看来如此重要和不可剥夺的。说实话,他们也并没有得到这些权利的强烈渴望。(评:因为俺只知道电视里演的皇上都是好人,他特别爱全国人民尤其是全国的美女。既然他是好人,我就放心地让他照顾我们就行了,还要权利干啥?)
3. 我们发现,在其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没有一个中国人对其政治制度作出过任何重大的、根本性的变革。迄今为止,历史记录一再表明,他们现在的政治制度与四千年前尧舜时代相比事实上根本没有多少变化······中国人曾多次奋起反抗他们的地方统治者,然而他们所真正反对的并不是制度本身,而是其中所存在的种种弊端。(评:小沈阳说:“这个,真的没有。”不知道是不是我们的文明太长太辉煌的缘故。)
4. 把中国的政治制度列为专制政治从理论上讲或许是有道理的。然而,从其政府体制的实际运作情况看,这个结论非但不够准确,甚至有失公允,会使人误入歧途。事实上,这种体制的实质是简单纯粹的家长制统治。组成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的并不是单个的人,而是包含了所有成员的每个家庭。中国社会政治和政府体制的理论基础是家长制,而这种家长制又是建立在古老的对一家之长的地位和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尊崇之上的。(评:老外糊涂,咱这叫基于家长制的温情脉脉的专制制度。)
5. 中国人有着强烈的家庭观念,他们与整个家族密不可分。在外出期间,不论离家多远,他们也会非常想念自己的家庭,而始终觉得自己是瓢漂泊在外的异乡客。即使自己的家乡极度贫困,那依然也是他们魂牵梦萦的故乡,并且一生都会把思念家乡当成自己的快乐。如果不能彻底粉碎这种“天赋”,中国人永远不会成为世界的殖民者。(评:本来觉得已经不太是这样的了,但是过年的时候看看拥挤的车站码头,信然!)
6. 我们所谓的正常交往对他们而言是非常荒唐的行为。这里说的交往是指男女之间的相处模式。在中国,男女交往被当成最为严重的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这种现象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大清帝国不会为了男子和女子像朋友一样交往或者娱乐,而组建社会的活动和集会。(评:这是几乎所有话题里面变化最大的也可能是完全改变了的东西,源于近代的解放和当代的“妇女能顶半边天”。这样的事例再一次说明,只要想变就能变,不变是因为不想变,不是不能变。)
7. 中国的士大夫阶层特别喜欢且擅长辩论,他们会用敏捷的思路和犀利的目光迅速抓住对方的漏洞。但是,如果某人运用了孔子著作中的某些论点说明问题,那么对方就会乖乖地屈服和让步,因为中国人将孔子看成是天上的神明。通常情况下,孔子的理论可以使双方争辩的结果至少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评:只不过后来把孔子换成了别人,“畏大人”的思维是一样的。)
8. 中华民族具有高度的智慧,同样也有相当强烈的功利主义观念。(评:不知道是骂我们呢还是夸我们呢。)
9. 鬼神横行的精神世界:如果有人想找到一个可以很好地探究迷信给人类带来的种种影响和结果的地方,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则是最恰当的选择。(评:现在更厉害,而且鬼神都用上了高科技!)
10. 中国的司法制度,与其整个政治体制一样,都是建立在浓厚的封建宗法思想基础上的。从理论上说,各级地方官员是他们所治理地区的百姓的衣食父母,对于这一点他们时刻不忘。(评:一百多年了,岁数慢慢大了,越来越健忘。唉。)
11. 从本质上讲,这个民族是非常务实的,他们绝少追求或者沉溺于精神生活。毋庸置疑,中国人性格的这一特点是他们那沉默不语、极力忍受着不公正待遇的做法之间是有着深刻的联系的。对于一般不伤筋动骨的敲诈勒索,他们是不会起来反抗的,除非使他们深信反抗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实惠。(评: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12. 中国历代积累了卷帙浩繁的宗教思想和迷信观念因素,我们会发现它的精华其实是在高度的伦理道德基础之上建立的。不管那些东方的思想家们和创造者的智慧和思辨能力达到了如何的高度,他们似乎总是喜欢选择一些具体而微的题目,然后穷根究里,将其阐述发挥得酣畅淋漓,尽收眼底。另一方面,他们显然不可以或者不敢接触一些很宏大的题目,更谈不到庄重地将其展开为大块文章、鸿篇巨制。他们的本事完全在于细致入微的阐述和描述,面面俱到,惟妙惟肖。(评:是因为你们没有文字狱!不然你试试?)
13.中国人在交谈时,总是有一套固定的模式遵循,他们总是不切实际地吹嘘对方一番,同时又总是索然寡味、令人恶心地将自己贬得很低很低,似乎是如果不这样做,自己便显得不够古怪稀奇和愚蠢可笑一样。(评:当面说好话,背后下黑手。)
14. 中国人在对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作判断时候,显然就是根据那些细小而无关宏旨的礼节标准。这些标准就如同这个民族的历史一样绵长,如高山大河一样永恒,千秋万代、子子孙孙地传衍着。(评:大的不好评,就评小的了。)
15. 中国人是天生的商人,因为他们具有极端智慧的商业头脑,一方面对生意场上的事极富远见,精明异常,另一方面吃苦耐劳,毫不妥协,立志胜过自己的对手,所运用的方法与手段多种多样,高妙绝伦,令人拍案叫绝。(评:这一点没得说!更绝的是我们还会通过给顾客投毒而让自己垮台,你们行吗?)
16. 某些时候,一些人常抱有这样的观点:作为一个民族,中国人是十分富有的。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不可否认,这个泱泱大国的确有拥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具备非凡的潜力,但这一切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有效的利用。在这片土地上,绝大多数百姓依然处在异常贫困的状态,绝对超乎我们的想象。假如那美国和中国相比,就会发现美国的人均财富占有量要远远超出中国人许多倍。(评:现在已经充分开发了,可依然没有我们的份儿。)
17. 所有对中国未来充满信心、热切关注中国发展的朋友们,都急切盼望着中国能在以上所提出的问题,来一番脱胎换骨的大变革。因为他们可以肯定,无论是在提高中国的国民素质与生活水平方面,还是在增强综合国力方面,这项改革都是不可或缺的、最为关键的首要因素。(评:一个人听见敲门声,开门见是一只蜗牛,就一脚把它踢飞了。十年后的一个夜晚,他又听见敲门声,开门看到一只蜗牛气愤地说:“你刚才为什么踢我啊?!”)
一百多年我们改变了什么
评论
编辑推荐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