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长,我想借今天会议的难得机会简要汇报一下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状况,并提出扶持行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温家宝总理在去年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便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给我们全行业从业人员以巨大的鼓舞。我们从以下方面对行业与扩大消费、增加就业、维护稳定等进行了分析(本稿根据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对当初分析的有关数据有所调整):
发展物业管理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性支出。随着物业管理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居民的物业管理消费支出也逐年增加。根据去年底公布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08年全国物业服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76亿元,比2004年末增加1394.7亿元,增幅为204.5%。主营业务收入略高于旅游饭店业(2071.5亿元)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956亿元)。
上海市物业管理行业经营总收入由2002年的78.5亿元,提高到2008年324.4亿元,占全市GDP的2.48%;北京为255.4亿元,占全市GDP的2.48%;成都市为138.32亿元,占全市GDP的3.55%;深圳169亿元,占全市GDP的2.14%。
这还仅是对主营业务的统计,如果算上目前很多物业服务企业为满足业主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向业主提供的房屋租赁与代理出售、室内清洁、票务代理、代办保险、家电维修等多项特约服务的收入,这个数字还要大一些。这些延伸业务的开展,既方便了居民,又挖掘和带动出与物业管理关联的各类消费支出,由此可见发挥物业管理对扩大居民消费的巨大潜力。此外,物业管理不仅直接拉动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还刺激了居民购房,对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产生着重要作用。建议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培育……消费热点”中加入“物业服务消费”。
发展物业管理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08年末我国物业服务企业58406个, 比2004年末增加26724个,增长84%;物业服务企业从业人员250.12万人,比2004年末增加106.7万人,增长74%。如果加上清洁、绿化、秩序维护等专业分包出去的一并计算,物业服务的从业人员应该在500万以上。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于2007年组织4600家企业参与的行业生存状况调查显示,在77.2万名从业人员中,一线操作工人占84.46%。其中秩序维护员、清洁工、工程维修人员、车辆管理人员、绿化养护人员、其他勤杂工种分别占38.40%、24.84%、13.64%、5.69%、4.44%和12.99%。在从业队伍中,属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分流人员占6.46%;部队复转军人占7.37%;下岗、待业人员再就业占19.66%;大、中专毕业生占8.86%;吸纳农民工占22.5%;残疾人及其他人员安置占2.65%。
据不完全统计,按照10万平方米新建住宅配备70-80人参与物业管理和服务计算,仅承担去年一年售后商品房的管理服务的人员就超过60万人。以上数据表明,物业管理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扩大就业方面容量大、覆盖广。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随着住宅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旧住宅区物业管理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物业管理将保持快速发展,对增加就业将进一步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发展物业管理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8年底物业管理企业在管面积125.46亿平方米,较2004年增长了335%。物业管理服务领域从住宅拓展到办公、工业、医院、学校等多种业态,北京近年完工投入使用的大型公共建筑,如水立方、鸟巢、首都机场第三航站楼和即将建成的上海世博会场馆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负责管理并提供服务。目前,物业管理已经成为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的协调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既有利于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也有利于促进社区的和谐氛围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物业管理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物业管理对公共秩序的维护及协助政府开展安全防范职能的发挥,在减少刑事发案率,防止可能发生的火灾、燃气泄漏、爆炸等恶性事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2008年春节前冰雪灾害和“五·一二汶川大地震”降临之际,物业服务企业及时组织人员疏散和秩序维护,公共设施和设备的抢修,保障了业主正常生活。北京奥运会期间,物业服务企业承担大量保稳定、促和谐的工作,为奥运会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作出了贡献。在去年新疆7.5暴力事件中,身处事发中心的各物业服务企业挺身而出,以秩序维护员为主组建起了小区防暴队,站在抗暴第一线,为维护业主正常生活、新疆稳定和社会安宁做出了贡献。
鉴于发展物业管理是与扩大居民消费、改善居住和工作环境、增加就业岗位、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密切关联,在去年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便民消费”后,中物协随即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发挥物业管理行业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就业”中积极作用的通知》(中物协[2009]1号),指出在当前形势下,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就业”作出贡献是全行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要集合行业力量,把政府工作目标与行业发展结合起来,把贯彻落实“三保一促”精神作为当前行业工作的重点。并提出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在管项目、继续扩大物业管理覆盖面、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努力维护社区稳定等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一年来,行业上下积极响应“两会”号召,广泛开展“三保一促”活动,彰显了物业管理行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坚守住在管项目。一些企业面对经济不景气而出现的写字楼和厂房大面积退租和物业服务收费难的困境,通过代业主制定合理的物业租赁策略,采取灵活的收费办法和加强与业主沟通交流等一系列措施以稳定客户,使所管物业的出租率与收费率逐步回升,大多经受住了严峻形势的考验,有的还逆势而上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增长;一些企业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对于问题较多、原本难以为继的在管项目没有选择退出,而是从为居民生活着想,为政府排忧解难的“保民生”角度出发采取坚守。通过节能降耗、合理调整岗位人员配备、优化工作流程等措施尽量降低项目运作成本,并通过开展多种经营以弥补管理经费的不足,使在管项目得以平稳发展。
2.扩大物业管理的覆盖面。广大物业管理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从扩大物业服务消费的高度出发,抓住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以及农村城市化过程中推行物业管理的契机,大力拓展物业管理覆盖面。通过物业服务的“扩面提质”以及向物业服务上下游的延伸服务,带动居民消费支出的加大,在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行业自身产值和效益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面对外贸出口锐减,加工业等行业大幅度裁员的严峻就业形势,不少城市的物业管理协会组织举办了物业管理用工专场招聘会,积极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并为下岗人员和被辞退的农民工创造就业机会,凸显了物业管理行业就业容量大的优势,在关键时刻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广大物业服务企业纷纷响应政府号召,在维持正常经营的前提下,力争做到不裁员、不降薪,有的企业还适时适度提高员工福利待遇,以稳定从业人员队伍,保障了各项物业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4.促进社区和谐与稳定。各地通过开展“诚信入户、和谐物管”、便民服务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物业管理区域活跃和谐的氛围。一些企业以各种形式给业主及时、周到的人文关怀,提升了物业管理满意度。
去年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物业管理,这是我们行业的光荣,也让我们看到了肩负的责任。
国办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分别提出“围绕城镇化,大力发展房地产和物业服务业”和“支持餐饮、旅游、休闲、家政、物业、社区服务等行业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促进扩大消费”。我们将不负众望大力推进物业管理健康发展。并希望能在以下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1.税收政策。一是税率偏高,二是税基不合理。目前,对物业管理适用5%的营业税税率,相对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等行业3%的税率明显偏高。此外,物业服务企业向业主收取的物业服务费由物业服务支出和酬金两部分构成,其中服务支出属代业主支付清洁、秩序维护、绿化养护、设备设施维修保养等开支,与居民水电费、取暖费和燃气费一样具有代收代付的性质,不应作为税基。近日看到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加快完善税收制度,坚持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原则,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我们很受鼓舞,希望能对物业管理税负作专门研究。
2.价格政策。为减轻居民物业管理费的负担,建议价格主管部门对物业服务企业在住宅小区内公共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用水用电按照居民生活用水用电价格标准执行。
3.纳入征信管理。物业服务收费率低是困扰企业的主要困难,不交费业主实际上是侵犯缴费业主的权益。建议比照水电气行业,在《征信管理条例》修改时,将“业主个人物业费交纳情况”列入个人征信的内容与范围。
4.物业管理师制度。尽快落实2003年发布的《物业管理条例》确定的物业管理师执业资格考试制度,以全面提高经理人整体素质,适应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