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报告凸显反腐就是“祛邪”倡廉就是“扶正”
今天“两高”报告中一长串的反腐数据反映了党和政府打击腐败的丰硕战绩,清除了党和政府内的腐败分子,体现了民情、反映了民意”。我们体会到政府坚决打击腐败的决心,我们相信,既政府能够如此透明的公布数据,也就有信心,有能力去应对可能出现的腐败问题。但是,透视“两高”报告中一系列反腐数据是不是冰山一角?我国的反腐败也不能仅仅看数字,更要看反腐的法律制度体系,是否完善。这才是根本问题,反腐倡廉任重而道远。
“两高”报告摘录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对各地法院贯彻落实“五个严禁”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开通违纪违法举报网站和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加大查处力度,颁布《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全面清理排查举报线索,坚持主动抓、主动查,不隐瞒、不掩饰,有报必查、查实必究,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去年,各级法院共查处违纪违法人员795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137人。”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人民法院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法院的监督指导还不够及时有力,针对性、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一些法官的司法理念不端正,为民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不强,依法独立公正审判、维护法治权威的自觉性不高。三是一些法官的业务素质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不强,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四是一些法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司法作风不正,工作方法简单,一些案件久拖不决,群众意见较大。五是少数法官司法不公、不廉,枉法裁判、徇私舞弊;个别法院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违法犯罪问题影响恶劣,严重损害了人民法官的形象和司法公信力。”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推进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决策部署,把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依法严肃查办职务犯罪。全年共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32439件41531人,件数比上年减少3.3%,人数增加0.9%。突出查办大案要案,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大案18191件、重特大渎职侵权案件3175件;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670人,其中厅局级204人、省部级8人。”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着力加强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立案侦查失职渎职、侵犯人权涉嫌犯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9355人。加大惩治行贿犯罪力度,对3194名行贿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加强境内外追逃追赃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1129人,追缴赃款赃物计71.2亿元。”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严肃查处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坚决惩治司法领域中的腐败行为,纯洁司法队伍,维护司法廉洁和公正。立案侦查涉嫌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犯罪的司法工作人员2761人。”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检察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发挥得还不充分,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监督不到位的现象仍然存在,对民事审判、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与人民群众的要求仍有差距。二是一些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不能正确处理执法办案与服务大局、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等关系,执法办案观念陈旧、方式方法简单,不善于从深层次分析、把握和化解矛盾,不善于做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不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执法办案的新要求。三是少数检察人员包括个别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宗旨意识淡薄,极少数检察人员目无法纪,特权思想、霸道作风严重,以案谋私、滥用职权、知法犯法甚至贪赃枉法,严重损害检察机关的形象和执法公信力。四是制约检察工作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但尚未从根本上消除,执法规范化建设、队伍管理监督机制建设、基层基础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面对“两高”报告的反腐数据,需要我们于情于理于法全面认真的解读思考。“实际上,法治不是治老百姓,法治是治公权力。也就是说,约束公权力、保障公民私权利,这才叫法治状态。”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的这席话,赢得了央视两会特别节目《我建议》现场的热烈掌声。
反腐数据不单纯反映出政府打击腐败的显著成果,更让我们认清了当前严峻的形势。于情我们为政府所取得的成绩欣喜,这不仅是政府高效办事能力的印证,也是政府坚决打击腐败的体现;于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要知道反腐败决非一蹴而就,反腐倡廉道路且行且艰;于法我们执行的还有差距,反腐倡廉更需执法如山。
据统计,“两会”召开前,人民网、正义网、新华网、法制网等就广大网友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的调查中,反腐倡廉位列第一。在人民网调查的众多热点选项中,“反腐倡廉”名列贫富差距、调控房价、依法拆迁、医疗改革、养老保险和教育公平等众多网友关注热点问题的榜首,“反腐”连续3年成为最受关注的热词。显而易见,在当前异乎严峻的禁忌形式下,即便是在需要我们全力应对危机的关键时刻,“反腐倡廉”仍旧是中国老百姓最为关心的焦点。
从“两高”报告透露的信息来看,政府将更加注重惩治司法腐败的问题,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网络逐渐细密。“两高”报告中一长串的反腐数据反映了党和政府打击腐败的成果,可谓大快人心!然而在欣喜之余,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在政府严厉打击之下,腐败行为仍旧屡禁不止,前“腐”后继?”面对一个个贪官的“落网”,面对一个个与“腐败”难逃干系的数字,一方面我们应该为党和政府在反腐败领域取得的成绩而喝彩;另一方面还是为当前仍旧存在的严峻形式而忧心忡忡。
如今贪官一旦被掀翻落马,马上就是铺天盖地的揭露和批判,然而在没有出事以前呢?尽管劣迹斑斑路人皆知,然而仍是“莺歌燕舞”,仍是“一片大好形势”……这是什么原因?
网上有句流行语:“带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它可能是鸟人。”此话正符合那些潜伏伪装的贪官。去年落马贪官多说明反腐加强,黄松有是2009年腐败落马的15位省部级高官中的一个,并且也创造了一个纪录,成为建国以来司法系统因贪腐而被判刑的最高级别官员,中国司法系统的公信力受到极大质疑。
司法不廉、不公也是人民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问题。西方法谚有云:“一次不公正的审判比十次犯罪为害尤烈,因为犯罪污染的不过是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污染的却是水源。”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而言,不重蹈黄松有等人之覆辙,黄松有的悲剧,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士大夫”的悲剧。
回首当年,刘青山、张子善案发后,河北省委副书记马国瑞、河北省长杨秀峰分别代表省委、省政府作的检讨,被公开刊登在《人民日报》上;河北省委书记林铁妻子弓彤轩的《检讨我接受刘青山、张子善礼物的错误》,也同样刊登在《人民日报》上。再看一看现在,真是别样滋味。“查办案件千百万,查处贪官万千百。”真正追究领导用人失察的责任有没有?不过,追究对腐败官员“用人失察”、“管理失职”“监督失位”的问题,虽然提了多年,执行起来却至今没有一个令老百姓满意的答案。
从重庆打黑除恶形势看,当前,一些黑恶势力与贪官公权力不断进行“权”和“利”的互换,分享非法所得。贪官是典型的“两面人”,其基本特点是:谈起理论头头是道,行动完全不对号;台上道貌岸然,台下贪赃枉法;大庭广众下是冠冕堂皇的正人君子,私下却吃喝嫖赌“五毒俱全”。如果没有贪官的“保护伞”,黑恶势力便无立足之地。只有打掉黑社会,揪出背后的“保护伞”,才能顺利推进反腐倡廉。在“打黑”与“反腐”这对关系中,反腐倡廉是根本,打黑除恶是为了反腐。
因此,惩治司法腐败,已成为中国整个反腐倡廉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表示:“必须以最大的决心、最大的力度、最硬的措施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然而司法系统一旦腐败,人民可以诉求的最后一道纠错机制便失灵了。神圣的司法殿堂如果无法摆脱腐败的玷污,就无法赢得人们的尊重。西方谚语说:“法院不受尊重,国家走向衰亡。”
腐败所带来的危害无需多言,在中国大地上蔓延,不斩草除根,党无宁日,国无宁日,民无宁日。不仅是对政府职能的侵蚀,对国家形象的亵渎,更是对民众整体利益的损害。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都提倡“高效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腐败则与之背道而驰。腐败势必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成为社会不和谐因素。总之,腐败现象的存在则势必阻碍国家的长远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也正基于此,政府把防治腐败提升到“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来应对。
从“两高”报告中可以发现,中国的反腐败工作越来越强调各机构和各项制度安排之间互动与合作,以形成一个有机的、立体的反腐败网络。按照“十一五”时期反腐倡廉的总体目标,2009年是反腐败行动丰收年:“官员财产申报试点”、“打黑反腐撕裂官黑勾结”、“网络反腐纳入官方体制”这三大信号揭示中国反腐败正不断向纵深推进,我国已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网络反腐”以其公开、快捷、经济、保密等特性,在反腐败斗争中表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它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群众监督新形式,是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的补充,是反腐败事业的新方式。这表明“网络反腐”已经进入官方反腐体制。
透视“两高”报告中一系列反腐数据,我们体会到我们党和政府坚决打击腐败的决心,看到政府防治腐败取得的成果,也看到了今后反腐败的艰巨和复杂。自古以来,法制为国家之重,正是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法制便不成国家,若真能惩治腐败,将是国家之兴,百姓之福,无人不拍手称贺的。制度反腐“防微”胜于“补牢”,一系列反腐数据既可以被看作是政府决意大力打击腐败行为的动力,同时也体现出政府就反腐问题面对民众期待的压力。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安危在号令,存亡在所任’,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中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网上和网民就反腐败话题进行直接面对面交流,将会极大激发民众反腐的信心。民众愿意帮助执政党清除腐败,执政党愿意接纳反腐民意。相继开通的最高人民检察院举报网站、电话和中央纪委监察部的举报网站、电话公布的第一天,立即被点“瘫”、打“爆”,民众的反腐热情和执政党的反腐败决心进行了一次有效对接。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就是需要一批舍身求法的人,拼命硬干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过去需要这样一批人,中国现在要强盛起来,更需要建立一支能打胜仗的反腐“铁军”,更需要这样一批人。政法战线反腐倡廉,要靠一个好的制度,要有一批好的人才。铲除“裸官”关键在促权力“裸行”,要使权力行使在清政廉洁轨道上,剥离那些附加于权力上的种种利益因素,让权力在宪法和法律规章制度可以有效约束的框架下阳光“裸行”。要想真正杜绝腐败官员,只有靠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力,因为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