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犀利哥事件”看网络传播的“另类”特征


当1992年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后,全世界都着了魔似的发展Internet。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人们的生活与网络越来越密不可分。同时,网络也由之前作为娱乐的单一功能,越来越多元化、延展化。此文对网络传播的传统特征不多做赘述,主要从“犀利哥事件”突出网络的人文情怀。
不是说传统媒体不具人文性,而是较之他们,网络传播在即时性与共鸣性的两大特征下,所具有的“人文关怀”特征更为明显。从即时性而言,从有网友将“犀利哥”的图片放上网络到各界重视、甚至政府参与救援,前后不过二十天有余。而如此高效率的传播速度也带来了广泛的关注度。之前也有不少的白血病儿童救助、唤回自杀青年,是在网络的平台上得以延展。“犀利哥”当初刚被传上网的时候,更多的网民是把他当做一种娱乐、一种消遣,是一个“从T台上走下来的乞丐”。但久而久之,慢慢地大家将视线转移了,开始对他的私生活产生了兴趣,于是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他的身世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进而政府介入,帮助一个流浪者重获新生。不得不说,如果没有网络,他可能还是那个具有忧郁眼神,满大街找回收物的流浪者。
但是这当中的种种又谁能体会呢,在原本不起眼的“犀利哥”得到大家的帮助,重新生活后,在“后犀利哥时代”有人甚至用他的形象进行注册。虽说所得利益会悉数捐给“犀利哥”,但无形中将他的生活跟大众联系起来。所以,有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呼吁大家还以他平静的日子。就像网络传播一样,有它突出的优势,但带来益处的同时你又在失去些什么。个中滋味,又有谁能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