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钰:鲜为人知的“赛先生” 科学的民间启蒙(转)


这是 裴钰 先生为我的《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写的评论,视角广宏。裴先生是严肃的历史 和文化学者,将我与郑天挺,张中行等大师放在一起,令吾惶恐。我理解裴先生的核心思想是,把经济学是中国人继续启蒙的必修课。这一点我深以为然。


2010-3-9 11:57:16

    简要内容:2010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年周年纪念,1840-2010年,晚清以降170年里,“启蒙”始终是中国学术和思想最核心的要务之一,改良承接洋务,革命继以改良,改革也是革命,传统中国走向现代化的170年,就是中国启蒙的170年。科学对中国现代化改革的启蒙,对中国官僚阶层和知识界的思想改造,例如,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用新学著作来涤荡中国的腐朽没落;

  2010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年周年纪念,1840-2010年,晚清以降170年里,“启蒙”始终是中国学术和思想最核心的要务之一,改良承接洋务,革命继以改良,改革也是革命,传统中国走向现代化的170年,就是中国启蒙的170年。通常以“赛先生”,称呼现代科学的启蒙,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启蒙”有三重含义:

    第一,西学东渐,现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推介,例如,魏源编著《海国图志》,全面介绍西方世界的文化和科技状况;

  第二,科学对中国现代化改革的启蒙,对中国官僚阶层和知识界的思想改造,例如,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用新学著作来涤荡中国的腐朽没落;

  第三,科学对中国民众素养的启蒙,对中国民众的普及启发。例如,郑天挺先生之《清史简述》,张中行先生之《文言与白话》,王福重先生之《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等,以自己的著作,来启蒙中国民众的科学精神和信仰。

  170年来,启蒙的前两个涵义,臻于完善,唯独第三个“启蒙”涵义--科学对中国民众素养的启蒙,即“科学的民间启蒙”,依然任重道远。现代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我只谈谈人文科学在170年间在中国民间的启蒙规律。

  扔掉帝王故事,拥抱历史科学

  人文科学的启蒙,并非是要把学术娱乐化,著作趣味化,作者明星化,而是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学术难度,有三,1.面向民间的学科再造。现代人文科学的启蒙,首先面对的就是对中国传统学术的再造,如中国本有自己的传统史学,但和现代历史学迥然不同,所以,启蒙现代历史学,就需要大力改造传统史学,站在民众的立场,从旧到新,再造整个科学逻辑。最经典的属于国学大师郑天挺的《清史简述》。

  1962年,国学大师郑天挺先生受中共中央高级党校之请,在该校为中共高级干部讲授清代史。我们看秦代的历史,觉得脉络清晰,一气呵成,其实,秦朝只有14年,史料匮乏,简约有致。而有清一代,历275年,其档案史料,浩如烟海,线索杂乱,所以,所谓“清代史”著作,动辄以数百万字的宏大规模,单单引证部分就让人如坠雾里。郑天挺以一部《清史简述》,既简约地勾画出清代的历史发展进程,又精要地梳理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社会发展规律,用短短数万字的篇幅,全面展示了清代的历史面貌和发展规律。

  有一种角度,是讲述清朝的各个皇帝的故事,其实,这是100年前的旧史学的方法。郑天挺帮助普通读者,终于可以不用理睬文学演绎过多的皇帝故事,而是从历史科学的视野,去了解清朝的断代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认识论上的革命。

  先作王福重的学生,后作凯恩斯的门徒

  科学的民间启蒙,第二个规律是面向民间的学科奠基。考古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在中国历史上并没有传统学科与之对应。所以,现代人文科学的启蒙,就要面对一个严峻的课题,即人文科学的中国化,从无到有,为中国民众提供新的人文科学视角。

  《汉书》有“食货志”,但并没有催生中国传统的经济学。2000年封建文明没有经济学的学科思维,令中国民众始终缺少经济学思维。作为一门人文科学,经济学又不是简单的投资理财技巧,而是对经济规律的探索和研究,理应和语言学、历史学、哲学并列,成为基础根本的人文学科。王福重所著《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面向中国民间,普及和推介经济学,提纲挈领,又面面俱到。王福重做了两个事情,1.完成了经济学的中国民间化,如果说薛暮桥完成了计划经济的中国化,其作一度为民间家喻户晓,那么,王福重则完成了市场经济的中国化。2. 为中国民间的经济学素养提升,奠定了文本基础。民间读顾准之作,对中国市场经济的思想火花,有所体验,而王福重则让民间第一次对市场经济有了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大处疏而不漏,小处详而不烦,以颇具士大夫优美的文风,通畅分析,简练解难,间以诙谐幽默之笔,化解经济学枯燥之题,市场和计划,改革和发展,恩恩怨怨,闪转腾挪,尽在王之笔底。我痛感当下经济学文章多如牛毛,但专业性不够,理论基础不扎实,煽动性强,科学性差,轻言之“不严谨”,重言之“有辱斯文”。财经媒体人、新闻评论人、经济学爱好者,如果不对市场经济有一个常识的把握,何谈以经济学的视野观察中国社会发展?不拥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体系,焉能塑造自己的经济学素养?所以,我讲:“先作王福重的学生,后作凯恩斯的门徒。”

  淡定从容,超越名利

  科学的民间启蒙,最后一个规律是面向民间的理性坚守。科学启蒙,面向民众和知识分子是不同的,难度自然也大为不同,理性和思考,始终应该是科学启蒙的源动力,无论面向民间,还是知识精英。一般地,影响力和理性,是面向民众启蒙的两难选择,折损理性而追求影响力,可能就会拥有极大的财富盈利,而坚守理性就会消损影响力,从而大大降低财富回报。

  张中行所著《文言与白话》,全面分析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白话文革命,面向中国民间详尽介绍文言和白话的渊源流脉,古今之间,纵论文白,娓娓道来,波澜不惊,千头万绪之中纲举目张。用了不足二十万字,就解读了文言和白话的百年恩怨。张中行坚守语言学的理性原则,不媚俗,不从俗,气定神闲,宁静致远,于名利场中,张中行始终坚守超然的科学姿态。

  祖宗之法不足畏,改革中国的风云征程,依然遵循百年来的沧桑正道--科学的民间启蒙。从旧到新,郑天挺先生堪称“中国历史学的普及第一人”;从无到有,王福重可谓“中国经济学的普及第一人”;从大到小,张中行可谓“中国语言学的普及第一人”,此三位令人敬仰的“赛先生”,对科学的民间启蒙,做出了自己的卓越贡献。波澜不惊,宠辱不兴,科学需要在民间默默耕耘的普及,对民间的普及,而不仅仅是面向知识精英,才是最核心的启蒙部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文学人当以“科学的民间启蒙”为己任,要有开山立派之大作,也要对民间启蒙做出学术交待,尽心、尽力、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