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应该看郭敬明的书?


一位网友朋友问我:为什么会看郭敬明的书?他/她提出了有关价值观的问题。

 

问这个问题,估计是看了我之前写过的这篇博文:微茫的我们,依然在大大的绝望里小小地努力着由于我暂时没有回答,他/她又问了一次,并称这个问题已经成了他/她的心结。所以我想在这儿回答一下,不知道能否解开他/她心中的结。

 

我很少对人做定性的描述,也很少会把自己归在某一类人中,或从另一类中把自己排除出去。我总觉得,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一个非常丰富多样的个体,很难被归类。存在即合理,是我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我很少发出“这人怎么这样”的感慨,我更多地会想,“他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她为什么不可以做出这种选择”。我来这个世界上走一遭,有愿望去了解不同的人,看不同的风景,体会不同的人生。从这些观察和经历中,我会筛选留下那些对我有启发、让我感动或促使我进步等积极正面的影响。

 

之所以会看郭敬明,是因为他跟我不同,他经历的事情跟我不一样,他描写的上海我不怎么了解,他讲述故事的方式是我以前接触较少的,他对爱情的描写也和我经历过的不大一样,所以我想了解这样的一个人,想了解他笔下那个与我不同的世界。读书,在我看来,是个挺个人、挺享受的事情。我曾写过两篇有关看书的文章,里面有我对看书的一些想法:

网友让我推荐书单我很扭捏---千万别失去常识判断(一)

网友让我推荐书单我很扭捏——我看书的一些体会(二)

 

明确的个人价值判断和生活追求,有时候不是内生的,而是在走过一些路,做过一些事,看过一些人之后慢慢形成的。对今天的我来说,算是有了比较清晰的做人做事目标,不是那么容易受外界环境或他人的影响,也不太会因为一句话、一本书或一次偶然的经历就发生重大改变。

 

在博客中提过几次,看我写的文字,不同的人会对我是个什么人有不同的想象,不同的要求。不过,文字中看出的,应该不是我的全部,我或许不是你想象的样子,我或许不能达到你期望的标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我是真实的自己。

 

当我说我会看郭敬明的书,我会听李宇春、曾轶可的歌儿,我会看周星驰的电影,我有时会连续看好些韩剧、台湾偶像剧,不知道为什么,总会有人惊讶或不理解。

 

或许你我会有不同,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是真心交流,就会从彼此身上收获有价值的记忆。想起那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