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她说,生命是有格局的。格局小了,人生就有了局限。格局如果大一些,人生将会别样美丽。我认为,格局不是天生的,人生的格局会因为生命的遭遇而改变。
在文化的上游,孟老夫子透过数千年风云扩展着中国格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此话来源不详,但说的竟是中国人关于生命格局的普世理解。
这些天闷头看系列电视剧《越王勾践》碟片。当“勾践”还是“陈宝国”的时候,越王也会因格局小而惨遭失国,“陈宝国”成为“勾践”后,被迫外出到苏州打工谋生。在吴宫做牛做马若干年,越王被迫改变的就是那种叫着“格局”的劳什子。后来,才有了那句传世名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我们只看到施正荣博士在纽交所上高高地挥手,却没有看到怎样的人生格局可以成就今天的辉煌。他的人生格局,其格局改变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想不想知道?待完成本篇文字,读完本篇文字,你会和我一样举手加额,对生命,对生命的格局,油然而生深深的敬畏。
一、一些本质外面的现象
我常常津津乐道于他的一些故事。但在故事的茶余饭后,我似乎还听出生命中有启示声音,如洪钟大鼎,又如空谷足音。
出国的故事:美国还是澳洲?
1987年,施正荣所在工作单位上海光机所经中科院批准,获得美国和澳洲公派留学名额。而施正荣被告知,他将被派往美国。当施正荣准备妥当办理去美国的手续时,却被派往了澳大利亚。一直要到18年后,施正荣博士才真的获得美国一个名额——他的企业在纽交所成功上市,成为美国股市追捧的一匹黑马。此时,他未来的导师,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先生,正在澳洲等着另一个太阳能天才出现。——假如1987年施正荣到了美国,是否还有后来的尚德传奇?1987年,施正荣有一次遭遇了措手不及和慌乱的命运。
留学:昆士兰大学还是新南威尔士大学?
施正荣在澳洲的第一所大学是昆士兰大学,短短数月后即憋着行囊迈向通天大道——世界太阳能光伏权威马丁•格林教授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大学。
马丁·格林:开门与关门?
1989年,26岁的中国公派留学生施正荣先生敲开了必须被敲开的门——马丁·格林的门。但是,如同很多时候一样,大门又将关上。反应已经越来越机敏的施正荣说:自己不是找全职工作,需要的是一个留下来的机会。就这样,他真的就留在了澳洲,太阳能之子留在了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身边。
创业:扬中还是无锡?
创业之初,施正荣博士首先想到的是扬中。一如所有的第一次挫败一样,后来成功的福地是无锡。曾经在关键时刻,施太太张唯女士有一段对施正荣说的话,将被写进历史:如果做研究就回澳洲,如果创业就留在中国。我在2006年6月的文章《尚德的高海拔影响力》中说:扬中在失去了成为“扬中尚德”后,是否想过可以用用“施正荣”这一名片?扬中在失去施正荣后,施正荣没有损失;施正荣在失去扬中后,获得了无锡。这是格局的辩证法?
德国供应商的“零”手势
2004年,因为德国市场的启动全球光伏市场进入第一个高潮期。其时,尚德根据施正荣博士的预见,尚德产能已经由最初的10兆瓦升级为今天的50兆瓦。现在令尚德担心的是原材料。“拥硅为王”这四个字就来自那个年代。施正荣博士寻找硅矿,寻找硅料,从俄罗斯一路寻到德国。在一家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古堡,施老板找到“硅”老板。对于施正荣博士急于要知道的答案,德国“硅”的回答是:你明年的是零,而且还回头做了一个“零”手势。施正荣把握机会的能力已百炼成钢,就像功夫大师呼呼带风的出招,需要电影慢镜头慢动作才能看清晰,今天需要慢慢回忆才能还原这反应的何等快捷——你提供硅,我尚德负责生产,产品由你们销售到德国市场!
两个董事长
李##,尚德的第一任董事长,曾为尚德起步,立下功劳。李董事长的故事已经进入尚德历史的白纸黑字。后来双方发展势成一山不容二虎。报道都说政府关键时刻出面,如杨卫泽书记的巧妙界定,如谈学明副市长在合影时时常后退半步以示政府的辅助定位,而普通百姓羡慕施老板每一步都踩到正点。也许政府也踩准了尚德节奏吧。扬中人对这件事有一个见底的说法:命硬。三岁是否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老,我不知道,但比一比格局,是可以预知未来的。多年前的恩恩怨怨今天还可以见诸报端,一些小记者炒的隔夜馊饭,喂养着无聊的味觉。但是诸位,比一比格局是可以分出高下成败的。
上市:港交所还是纽交所?
这又很有意思,到了2005年12月,是施正荣可以主动选择了,而不是像当初被命运选择。
按照首席财务官张怡的说法,纽交所总经理马杜先生的三个说法打动了尚德:一纽交所在政府层面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力,二尚德是中国第一的太阳能专业公司,一流的公司当然要去一流的资本市场融资;三如果上市,尚德将成为中国在纽交所第一家走上主板的私企。而施正荣博士解释选择纽交所的原因是:那里有严格的萨奥法,能把尚德做成百年企业。格局决定了一个人怎么做,还决定一个人怎么说。
一些启示性的声音,渐远渐近,开始裸露本质。
二、施正荣的格局从几岁开始练成?
三岁孩童千两价,这是我娘说的。我娘是讲故事高手,这句话是来自她给我讲的故事:家住遥遥一点红,雪花飘渺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夸江震西冬。
第一句说的是山西——当太阳落山的时候就剩一点点红。第二句说的是薛——雪的意思。第三句说的是仁贵(人贵)——3岁的孩子就值一千两。是人贵。第四句喻示的是薛仁贵的未来——一生征东平西,为大唐立下的汗马功劳。
在写这篇博客时,耳边总响起“三岁孩童千两价”。可是,1963年农历2月,施正荣一出生就离开生母。
《逐日英雄施正荣》一书这样描写:虽然很小就被抱到了施家,但因为两家离得不远,施正荣五六岁时就大概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到了十岁就很清楚了。
1、被拒绝的那一个
施正荣确实成为两个双胞胎中被拒绝的那一个。这就是施正荣的开头。人生是从襁褓中戏剧性被拒绝开始的。
这可能因此会出一个愤青。
也可能出一个对机会保持兴趣的天才。
从他必须没有选择地接受第二次,没有退路地紧握着。或者,他对第一次机会的向往更本能,比常人更“把戏”(——扬中话:宝贝、珍惜)。上海话叫撞枪势。
列位如有兴趣可以比较双胞胎中的施家大哥和陈家大哥,也许可以说明一些关于格局导致人生差异这一命题的。
2、热水瓶外壳
素材还是摘录自《逐日英雄施正荣》一书。
“他从来没有想过要跑回原来的家,也从来没有埋怨自己的亲生父母。”
“这天,施正荣把弟弟妹妹都哄睡之后,...他就决定自己开始编暖壶壳了。锋利的......小手就被划出一道道口子,手指也磨起了泡。但倔强的小正荣强忍着疼痛,继续编。一个星期后,他已经是个熟练工了。他从一开始一天编小半个,后来渐渐竟然一天能编12个,......施正荣一天就可以赚到6毛,是父亲收入的两倍多,因此给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就这样,施正荣一直坚持编了6年的暖壶壳。”
他在编织一只人生的外壳,材料不是在手指上绕来绕去的锋利的竹片,是一个孩子的倔强,和一个孩子的无路可退,并以超前支付的方式证明,最小的消耗和最大的贡献,最后编织成的是一个孩子获得普通孩子无法觉察的尊严、安全、独立、担当的施正荣。
那么内胆或者内芯呢?文明生活不可或缺的“热水瓶”,离一壶好茶不远的“热水瓶”,离温暖更近的“热水瓶”,这个比喻开始接近施正荣的内心了,热情和对世界温暖的同情心。
这样的外壳,这样的容器,还应该盛载着一个孩子的敏感,对友谊的渴望,渴望长大,渴望超越自己的力量。
要了解这个热水瓶的温度,是不能看外壳的。打开水瓶塞,倒出的是热热的开水。这一段,说的是热水瓶外壳,说的也是人。
编织外壳该是施正荣职业生涯的开始。就像刘备编织的草鞋。草鞋的坚韧和适合很多道路的特性,使得刘备的故事从三国走到今天。今天,经小小施正荣编织过的施正荣,已成为这个世界商业价值最高的领袖之一。
3、两岸渡过
两个家,当中隔着一个不宽的河流。对于一个孩子,渡过这样的人世阻隔是难的。
关于“渡过”,有两个段子可以说说:
一是黄河的渡过。是多年前看的一个电视节目。在黄河不同位置取水,将黄河水样集中展现在舞台上,展现的都同整个黄河的历史或者中国的现状。有意味,印象深刻。
另一段津津乐道的文字来自《湄公河边,有一位妩媚的情人在等我》。文笔非常美文。作者不详。写的是杜拉斯的《情人》,简和东尼的故事。作者写道,在这个渡口(湄公河),她把自己渡给了他。
可是这是一段难以渡过的河流哦。那么一个孩子的心理,要把石头捂热的,要将心理颠倒过来的,牛根生说“要想知道打个颠倒”。那是一段反问的日子。河对岸的是自己的家却是别人的家,河流的这边是别人的家却是自己的家。
小时候,这样的渡过,涉及心智、荣誉、决心、社会伦理等等。这是连大人都处理不好的,需要隔着海峡60年天天呆看傻想的,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来处理的,却一天一天考验一个孩子的童年。
前不久,老金爆料:陈家施家双胞胎十岁生日时,老金的老父买了三套孩子的衣服做生日礼物。衣服是那个时代最时髦的小军装样式的。一套给陈家小弟,一套给金家小弟,一套是施家小弟的。生日那天,陈家小弟、金家小弟都神气地穿着新军装,而隔着一条小小河流的对岸可以望见施家小弟,施正荣最终没有跨过那条隔开生日礼物和委屈的河流。看官,你从这个十岁孩子的眼睛里看到了什么?
现在在那条河流上架起一座桥,名“博士桥”。博士桥很安全,可以来来去去地渡过,博士桥很厚实,很可以承载一些历史的忧伤。——总归等长大了,一切就好了。或者他打小就没有放弃过在心里一次次的成功的泅渡。
今天看看成功后的施正荣,他身上的一些特质,他的控制力,他的耐力,他的外冷内热,他的企业——尚德永不放弃的企业文化,他的成功所需要的格局,正符合了家乡的一个谚语:从小一看,长大一半。
春秋孔子,也是以出生就身世艰难的,但孔子的格局是要出大名立标准的。至今两千五百多年了,中国还围着他的粮仓、他的指引活着。
三、比一比格局,不要胡闹了
人比人气死人。所以不能瞎比较。比如只比眼前的财富和地位。
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常常比较。比较让我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收益非浅。比较品牌,比较思路,现在不常比较的是人。
如果一定要比较人,我会想清楚自己的格局是几平方。要看自己的格局多大,只要回头看看自己的走过的路多有意思。你的人生第一次挫败是几十岁还是几岁?如果你具备特殊的格局,一定是因为你走过了特殊的道路。
比较牛根生,比较任正非,比较施正荣,我们可能不知道谁可以打败他们,但是,比一比格局就可以知道他们将打败谁。他们属于以格局就可以成就自己并战胜对手的罕见的对手。
但还是有一些人弄不明白自己的格局好像有好几百万平方公里。
诸位,不要胡闹了。
这篇文字写得这么久,边写边修改,边写边觉悟。
对一些人,苦难还是苦难,苦海无边,无始无终。对另一些人,苦难是勾践那句传世名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以上,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