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胜阻:城镇化新政是扩大内需的最大利好


“城镇化是中国最大的内需。”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近日做客南方都市报全媒体两会直播室时表示,2010年与2009年的任务不同,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要扩大消费,其中农村、农民的消费潜力巨大。如果能够有效地实施城镇化新政,会引爆国内需求。

 

[利好1]拉动消费与投资两驾马车

 

南都:你提到,农民的潜在消费需求非常大,农民的消费需求和市民的相比,今年哪个更容易进一步启动?

辜胜阻:从消费水平上看,一个市民的消费大致相当于三个农民的消费。可见,相比城镇市场,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启动农民消费需求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城镇化,变农民消费为市民消费。当前由于户籍的差异,进城农民工仍游离于城市体制之外,处于一种“半城镇化”状态。他们创造了巨大的产能,却没有产生有效的需求。

这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的亮点是城镇化新政,户籍制度改革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报告中着重提出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我认为,未来通过放开中小城市的户籍,推进城镇化,有利于使农村潜在的消费需求变为现实的有效需求。当然,户籍制度改革不仅仅是户口一张纸的问题,关键是要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城镇化发展还会加快城镇的交通、供水、供电、通信、文化娱乐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说,城镇化是把投资、消费这两驾马车连起来的最好结合点。

 

[利好2]有效促进中等收入人群扩大

 

南都:农民工收入有了提高,中等或者中下等收入者怎么提高他们的收入和消费?

辜胜阻:中等收入人群是最有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群体。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太低是制约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积极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服务业,鼓励大学生和农民工创业等三种措施,是提升中等收入人群比重的有效途径。

首先,城镇是充满消费活力的重要载体。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要以城镇化为依托。城镇化不仅可以将农民消费变为市民消费,还能够推进经济的服务化,同时还有利于培育创业者和新型农民。其次,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不仅顺应了我国居民消费正由生存型、温饱型向享受型、发展型升级的趋势,而且可以让更多蓝领变成白领,培育大量中产阶级。最后,创业致富也是提升中等收入人群比重的重要措施。要积极扶持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创业,引导新一轮创业潮。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很多大学生在网上开店,进行网络创业,这种创业也带动了大量的就业。淘宝网去年直接创造就业岗位就达到80万个。

 

 [利好3]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南都:2009年消费对G D P增长的贡献在50%左右。在内需拉动的经济增长上,2010年我们可以走多远?

辜胜阻:去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外需受到了巨大冲击,内需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调结构是今年经济发展的主题。

调结构就是要改变内需与外需之间的失衡,构建内需主导型发展模式;改变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失衡,构建消费支撑型发展模式;改变财富分配的过度失衡状况,构建均衡共享型发展模式;改变过度依赖廉价劳动力和人口红利所形成的市场比较优势的局面,构建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同时,投资也要有一个内部结构的调整,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来鼓励民间投资,引导民间投资接力政府公共投资。所以,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上,2010年肯定会比2009年做得更好。

在调结构的过程中,我特别看好城镇化新政,我认为城镇化是中国最大的内需之所在。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实施城镇化新政,必定会引爆巨大的国内潜在需求。所以我觉得城镇化大有可为,是中国内需的希望所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办法

 

刺激消费:让百姓“有钱花”敢花钱“

 

南都:去年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拉动,今年我们希望内需能够更强一些,你觉得怎样才能够让老百姓更愿意花钱?

辜胜阻: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最大短板。去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跌至负40%左右,而投资达到90%以上,消费是50%左右。虽然内需有效弥补了外需受到的冲击,但经济增长大部分源于投资拉动。

刺激消费关键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让居民有钱花,一个是让居民敢花钱。具体来说,一方面要通过提高居民收入让老百姓有钱敢花。另一方面要通过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让老百姓有钱敢花。当前存在有钱不敢消费的问题,因而要加快构建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安全网,解决好医疗、教育、养老等问题,解决居民的消费预期问题,提升居民的实际购买力。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