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搜狐评论 日本那十年:是“失落”,不是“衰落”


“失去的十年”中,日本仍是发达国家   
        即使是经过所谓“失去的十年”,日本仍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大国,“以日为师”仍然有效。一亿人的日本,即便是十多年经济增速不振,但其GDP仍位于世界第二。且在实力保持的同时,其国环境仍优美、技术仍领先、社会仍和谐、人心仍稳定……同时,日本失业率也一直维持在5%附近,既不见人抱怨工资被增长,也不见人不时躲猫猫。
       根据本月8日披露的数据,1月份日本经常项目收支实现盈余99.5亿美元,表明依赖出口的日本经济正逐渐好转。同时日本产能利用率也已连续11个月上升。一切都表明,“广场协议”并没有摧毁日本,更不是令我们色变的经济领域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引发低增长的是不恰当的政策   
       其实,日本政府在“广场协议”前后的政策失当应为日本进入低增长时期负主要责任。老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广场协议”前五年,日本连年顺差,到协议签订时,日本已是世界最大债权国,对外净资产近1300亿美元。根据购买力平价测算,日元兑美元合理汇价该是108:1,但1985年的名义汇率水平仅为201:1。
      “广场协议”说白了只是从国际协调的角度,引导日元价值复位的协议。协议之后,日元持续升值五年,日本政府却坐视日经指数每年以30%、日本地价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长,容忍同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幅只有5%,旁观泡沫膨胀并对资本过度投机不闻不问。不仅如此,日本政府还在1987年实施降息,将实际利率降到2.5%,试图以泡沫、通胀来维持经济高增长。结果,三年后,楼市、股市崩盘,产业空心化凸显……条分缕析,其间种种,可谓咎由自取,本不存在所谓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无理胁迫与暗算诡诈。

日元升值带来经济转型良机  
      “广场协议”推动的日元反复重估和长期升值也在实际中,促进了日本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给日本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带来了机遇。在1990年泡沫完全破裂后,“日本制造”被迫全面转型,日本工业从一般的加工制造型企业转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日式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强化。
       日本国民和企业以极大的坚忍重新焕发了日本的制造业优势,直至近年来,“中国制造”崛起对日本形成新一轮冲击,人口老化对经济复苏形成打击……但客观地看,在日元持续升值过程中,美元计价的日本国家资产同步增加,日本企业逐步在海外扩大投资,日本居民也切实地分享到了成长红利。

 

来源:搜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