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通突破股比坚冰?
上汽增持上海通用股份至51%,这是一件值得格外关注的事。前一时期因为忙于两大“战役性”报道,这件事没有认真研究。今天有点时间,还是想返回头仔细地看一看。
股比50:50,原本是不符合商业逻辑的。合作双方实力再相当,总有一方相对强势些并希望在合资公司中保持这个强势。但是在我国汽车业,中外合资企业中中外双方股份各50%却是惯例。这也许就是“市场换技术”的资本解读。持有“市场”或“技术”一方无不认为自己的资源更重要,于是50:50就成为以产业政策形式确定下来的底线(当然,也有少数几家例外,比如一汽大众)。因此,上海通用这1%的股份变更意义不简单。
2月23日,上汽集团发布公告称,收购下属合资公司上海通用汽车公司1%股权的重组方案已获中国证监会核准。这个方案最早的公布是在去年12月4日,上汽集团与美国通用联合宣布,美国通用将向上海汽车全资控股的上汽香港投资公司,转让所持有的上海通用1%的股权。同时,双方将按照50:50股比成立通用上海汽车香港投资公司,联手开发印度市场。
消息出来时,也有一些议论,但没有看到分析得特别清晰、到位的,还是觉得有很多疑问。这个变更对上汽来说显然是大有好处,这1%带来的“控股”,不仅只是一个名头,按照财务制度,上汽将可以把上海通用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上海通用的全部营业收入及营业利润都将体现在上海汽车的报表上。在当今中国汽车前“三大”位次时常变化的形势下,这对于上汽巩固在全球500强中的地位十分有利。
那么通用为什么同意出让这至关重要的1%股权呢?通过此次交易,通用可获得8450万美元(约合5.77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在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的通用当然缺钱,可是这不足1亿美元的现金对通用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比如,通用要想独自使欧宝度过难关,需要耗资33亿欧元;要挽救通用大宇,需要数亿美元;通用美国本部目前虽然算国有,但奥巴马早就表示,政府无意长期持有通用股份,通用迟早要筹钱赎身。通用到底能得到些什么呢?
我的一位同事,在某政府管理机构有超强的人脉关系,了解到了一些幕后故事。据她分析,通用可以从这笔交易中获得比现金更重要的好处,主要有两点:一是利用上汽这个担保人,为下一步融资作好铺垫。二是与上汽达成了另一项交易:通用将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手中受让约10%的上汽五菱股份。广西区政府只要求换得通用的一款热门轿车在广西生产,保证上汽通用五菱顺利进入轿车市场。据说,通用能得到五菱这10%的股份,是上汽做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转让协议中规定,通用汽车在上海通用合资公司的决策中仍然拥有平等的投票权,并对此次转让的股份拥有优先回购权。如果中国的会计准则发生变化了,不需要必须控股才能合并报表,通用中国有权从上汽香港处回购本次交易标的。也就是说,通用还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新拥有上海通用50%的股权。因此,从这个过程来看,上汽控股上海通用,还算不上真正的突破“股比坚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