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就一个国家而言,经济国有化导致“需求大于供给”,经济私有化和两极分化导致“供给大于需求”,这是近两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实践证明了的两个极端社会矛盾。上世纪初,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已经证明,当一个社会私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国有经济相对较少,由于私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相对降低劳动成本,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出现了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求不足的社会矛盾。上世纪中期,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均已证明,当社会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地位,私有经济寥寥无几,甚至绝迹,国有经济效率低下,一方面是社会商品短缺,另一方面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国家还要照发工资,低廉的工资涨速大于商品的增长速度,出现社会“需求大于供给”的另一种社会矛盾。
凯恩斯和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一致之处是他们都强调国家干预经济,但是,凯恩斯的理论主张在私有经济为主体的基础上,适度发展国有经济,利用国有经济为社会创造“需求大于供给”来弥补私有经济过度发展和两极分化所导致的“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而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影响一些国家彻底消灭私有经济,将私有经济完全变为国有经济,用国家完全控制经济来保障社会需求。然而无论任何社会,国家干预过了头都会走向另一极端,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凯恩斯理论影响下又出现了“需求大于供给”的滞胀,社会主义国家干脆普遍经济停滞,供给严重不足。为了解决国家干预经济造成的“需求大于供给”的社会矛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实行改革,改革的核心也是改变单一国家所有制的经济结构,鼓励发展私有制经济。以私有经济为主体的资本主义国家,用发展国有经济弥补单一私有经济的不足;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用发展私有经济来弥补单一国有经济的不足,其实质都是调整社会的所有制结构,即调整社会财产的国有与私有的比重和私有财产的两极分化,以解决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当前,美国出现金融危机,这是一种新形势下的“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现象,这种矛盾最终需要用调整社会所有制结构的理论来解决。在美国,房地产企业、汽车制造企业甚至金融企业,开始出现破产倒闭现象;几乎所有的家庭购买住房和汽车,均是以银行贷款的方式取得;社会失业率超过10%;为了防止企业倒闭引发更多的失业,尤其是银行倒闭有可能产生企业连锁倒闭现象,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奥巴马政府采取政府向破产企业注资的扶植政策。种种现象说明,美国社会已经处于社会供给相对大于社会需求,私有相对大于国有和私有两极分化的所有制结构矛盾之中。美国社会商品琳琅满目,房子和汽车市场也是供大于求,老百姓无钱购买,就连现在使用的住房和汽车所有权都是银行的。尽管美国社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仍然很高,有别墅、汽车和高品质的家庭用品、食品和社会福利,但是这掩盖不了其两极分化、私有大于国有、供给大于需求的社会矛盾。奥巴马政府所采取向企业注资、医疗制度改革等政策措施,本质上都是强化国家干预经济,增加国有经济比重,补贴老百姓提高购买力,难怪奥巴马被讽刺说有社会主义倾向。要解决当前美国社会的金融危机,必须重新拾起凯恩斯理论,当然凯恩斯理论并没有提到改变社会所有制结构,即改变国有和私有比重这样的理论高度。向富人增加税收,将其财产转化为国有,投资于破产企业,增加国有股份的比重,同时保住就业,让广大老百姓提高购买力,以解决“供给大于需求”的社会矛盾,这是解决金融危机的唯一办法。当然,美国社会是富人统治的社会,任何政策措施的实施,都需要由富人在“现在多交税”,还是“等失业率再上升引发政权不稳定时再交税”之间作出抉择。任何社会矛盾的激化都有一个过程,因此任何政策措施的实施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金融危机还刚刚开始,对社会的影响还不是十分明显,政策措施得力,危机被消化在萌芽状态,处理得不好,金融危机将爆发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危机,届时不解决也得解决,办法离不开上述理论和政策措施。
中国为什么没有明显的金融危机现象,因为中国目前正在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用大力发展私有经经济平衡了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尽管中国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但是国有经济为主体足以使国家具有主动平衡社会供求矛盾的能力。中国改革开放焕发了私有经济的活力,市场繁荣,商品丰富,大大提高了社会供给能力,然而中国社会需求的增长并非完全是内需,很大一部分依赖出口,而且是出口美国。美国把金融危机的责任推给了中国,因此,美国尽管公然违反关贸协定这样的国际贸易法规,为了解决自身的国内问题,也要对中国关上自由贸易的大门。因此,中国政府在坚持发展私有经济,继续提高社会供给能力的同时,还需要依靠国家的平衡能力提高全民的收入水平,努力扩大国内需求,使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社会需求的增长要靠政府以各种方式向低收入阶层转移支付,同时,还应该放宽政策,让更多的人有股份,让更多的人当老板,让社会财产不是集中在国家和少数千万、亿万富翁手中,而是分布在广大人民手中。只有让更多人当上老板了,更多的农民当上农场主了,这些人的消费以及这些人雇用更多的就业人员消费,才是解决提高社会需求的根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