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利润大幅上扬”并不是好消息
盛大林
2010年1-2月,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企业经济运行继续回暖等因素影响,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效益指标同比大幅上扬。其中,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40576.5亿元,同比增长42.4%;累计实现利润2503.2亿元,同比增长88.9%;应交税费4039.3亿元,同比增长39%。从行业看,汽车、施工房地产、石油、石化等行业利润大幅增长;钢铁、有色行业及电网、海运企业效益明显提高。(据3月18日财政部网站)
虽然去年同期的基数确实比较低,但由于此前的几年一直高歌猛进,去年初的那个相对的低谷其实也不太低。因此,同比增长88.9%的利润即使打一点折扣,也是相当的惊人。只两个月就赚了2503.2亿,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今年国企的利润将达到1.5万亿元,国有企业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即使是在世界经济史上恐怕也没有出现过。然而,面对如此骄人的成绩,我却高兴不起来。
我为什么不高兴?因为我有三个方面的忧虑——
一,收入分配差距越拉越大。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收入分配差距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而行业收入差距是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行业间的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已经高达5到10倍,而高收入的行业基本上都是国有垄断性质的,比如电网、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职工的收入与企业的利润一般都是直接挂钩的,国企利润大幅上扬必将带来职工收入的大幅上涨。如果低收入行业的收入增长速度赶不上这些高收入的行业,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就会更大!
二,民营企业发展受到挤压。一个国家的资源能源总量是恒定的,国有企业占得多了,民营企业就会占得少,加之民企与国企之间的竞争不可能平等,国企的膨胀必会对民企产生“挤出”效应。论资源的利用效率,国企远远不如民企;从促进就业的角度说,民企吸纳就业的能力更非国企可比。而近年来,很多国企不但在自己的垄断领域疯狂吸金,而且把手伸向了竞争性的领域,比如房地产,“地王”频频产生且多为央企制造即是明证——民营的房地产企业连地都拿不到,还谈什么发展?市场经济的主角理应是民营经济,国有企业如此强悍,市场经济体制何时才能完善?
三,国企扩张有悖政府目标。现代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责应该是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在经济上应该是维护好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原则上不应该创办企业去与民争利。即使是为了提高政府对国民经济控制力的需要而创办或保留一部分国有企业,它们也应该服从和服务于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目标,而不应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换句话说,判断国企是否成功,主要不是看利润多不多,而应该看它的发展是否符合政府工作的方向。现在,扩大就业、调节收入差距、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都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国企的猛烈扩张及利润的大幅增长都与上述目标南辕北辙!
自2008年开始,早已盆满钵满的央企才开始上交利润,最多也只有10%。那么剩下的巨额利润做什么呢?除了“做大做强”之外,当然也要提高职工的待遇。前者意味着政府与民争利将变本加厉,后者意识着收入差距将越拉越大。虽然,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增强了,但政府要把经济控制到什么程度呢?要知道,市场经济的精髓是自由,而不是控制——如果说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度越高越好,那么计划经济才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