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刚刚闭幕,15日北京土地市场就涌现出3个新的“地王”而且全部是“央企制造”。
国资委3月1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业务。按照国资委要求,这78家企业正在加快调整重组,在完成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有序”退出房地产业务。不过,国资委并没有透露具体的退出安排和时间表。
国资委在发布会上公布的材料显示,在此之后,国资委确定的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仅剩下16家。
目前国资委监管的央企共有127家,据此计算,涉足房地产业务的94家央企已达74%。
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虽然是被迫的,但按照叶檀的话,这一限定“只能说明两点:第一,房地产市场成为暴利行业;第二,央企不以实业立足,转而谋求以资产价格的上涨追求高额利润。”这一限令也使得国资委“4万亿政府投资一分都没流入楼市”的言论显得如此苍白无力,而且难以自圆其说。
看未来,也会留下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能否从根本上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在我看来刚好相反,恐怕那会加快房价(特别是二三线城市以及小城镇房价)进一步上涨的速度。根本原因是推高房价的核心因素不仅没有消除,而且没有改变。
首先是市场的刚性需求没有改变。
任何针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都没有从根本上抑制炒房的热情以及居民对房子的刚性需求,相反是强化并刺激了那方面需求。
中央与地方对GDP的政绩需求,城市化的发展方向大大提高了市场的刚性需求,女性在物质社会安全感的弱化以及来自丈母娘一族的传统压力,导致婚姻必须以房子为先决条件,据说只有不到两成的丈母娘同意在对方没有房子的情况下就把女儿嫁出去,去年被告慰热炒的“无车无房无钻戒,不办婚礼不蜜月”的“裸婚”,有八成以上的女性持反对意见,换句话说,只有不足两成的女性同意没有房子。直接激化了市场的供求矛盾,这种矛盾并没有根本消除。
在本人看来,不调整并改变城市化的发展方向,不取消农村土地的合理开发的限定与合法化,并引导在都市中对房产的刚性需求朝广袤的乡村合法转移的情况下,市场矛盾总是会越来越尖锐化的。
其次,招拍挂的土地出让制度没有改变。
国资委的专家说,“挂牌出让土地是政府发展房地产的政策,如果说要国资委出台禁令限制投资房地产业,并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
显然,当局是希望以招拍挂制度抑制“批地”权力寻租所形成的腐败,但没想到,“协议出让”所形成的腐败并没有从本质上受到制约,反而在市场的推动下被强化了。
不管是在强行甚至暴力拆迁的时候,压低成本所导致的民怨沸腾,还是来自金融、市场等服务机构的利益需求,都在推高房地产的价格,这就更突出了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而针对政府部门的核心经办人的巴结讨好更是便于走账的投资中的核心之一。
那种貌似公正的招拍挂,其实是让开发商失去理性的制度,失去理性必然会导致贪婪。当开发商的贪婪与投资方的贪婪合二为一,加上中间提供服务的环节的治理加速度,使得作为中间环节的开发商,即使处在前有地方政府压力后有市场刚性需求的之中,暂时失去理性,也会把压力转嫁给市场,对平抑房价无疑是缘木求鱼,直接造成让房价节节攀升的结果。
第三,央企的投资的利益需求没变。
央企的资金不拿地了,但央企资本对房产的资源需求仍在,他们会大量地投资于房产,这同样可以拉高房价。
央企在房地产方面的投入小了,仅仅是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资金与土地博弈的局面暂时被改变了,那些央企控股甚至作为子公司的地产公司,不是单纯注销了事的,势必会出现股权的转让。
大量的央企房产甚至开发公司流入市场,会对市场需求起到稀释作用。土地从农民或者居民手中廉价征得,“加个零”卖给开发商,开发商再“加个零”卖给购房人,有来自央企、外资与民间的炒房团在中间推波助澜,而普通的百姓就是最终被吊在房价“天花板”上的人。
而让我们更为忧虑的是:
那些股权会转给谁?
难道民营机构会有“闲钱”买来给自己吗?
假如不是民营机构,那又会是谁?
就如本人所说的,会压低外资进入国内“淘金”的门槛,要知道,人民币升值注定会使得外币相对贬值,但假如被那些一直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的外资收入囊中,难道不会造成新一轮的资产流失吗?
——即使不流失,怕也是要让更加贪婪的老外们赚了钱之后,才能实现“居者有其屋”的,那将高房价的另一个高峰——更加难以想象!
贾春宝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