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活着,这并不可耻!”当《伪币制造者》(原名为《伯纳德行动》)片中被迫参与纳粹“伯纳德行动”的犹太伪币制造者萨利对拒不合作的集中营“同事”喊出这句话时,悲愤中包含着无可奈何。是的,当面临生与死的考验、当个人的生命卑微如蝼蚁、当那个邪恶的机器强大到似乎可以一手遮天时,螳臂当车般的反抗,又能有多大的作用呢?
对那个、那些拒不合作者,我报以由衷的敬佩,对萨利,我同样报以理解。在那一刻,活着,并不可耻。
“丰田召回门”事件近期来似乎大有“告一段落”的迹象,这倒并非因其已经得到妥善的解决---特别是在中国。如果仅仅因为千里迢迢从北美飞到中国的丰田章男的几个鞠躬就可以摆平此事,那对中国的消费者来说,无异于再一次的侮辱。现在的问题是:在事件的始发之地美国,通用同样深陷“召回门”,而丰田所属的日系车中,本田、日产。。。。。一个接一个的大牌接二连三的爆出“召回事件”,这一切让“自主品牌七年无召回”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意外或是笑话。篡改一句孔夫子的话:始作俑者,岂无后乎?!目前看起来,“召回者”岂止“有后”,还相当的踊跃哩!可也正是这些踊跃的后来者,将大大的分散公众的注意力,最后能否出现“法不责众”的局面,真的让人怀疑。
可即使全天下的乌鸦都是黑的,也不该挡住太阳的光辉!
对那些视消费者的权益如儿戏,对自身的错误百般搪塞、对自身该负的责任避重就轻的厂家,我个人的意见是:有一个算一个,一个都不宽恕!
可当我写下这句话时,我却感到如此的无力与无助——-当年的“广本婚礼门事件”、“三菱刹车管漏油事件”、“凯美瑞气囊未爆”事件、“南汽英格尔返修事件”。。。。。。这些距今并不遥远的事件,哪一个得到了令人满意的处理?!尽管我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实施以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其仅仅是部门立法,效力有限。如果不将其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同时加大政府的责任;政府主管部门不仅对召回方案实行审核,同时对召回过程实行全程严格监管;对于明知存在质量问题却拒不实行召回的厂商,加大处罚力度;如果汽车鉴定难、鉴定费高等问题不得到最根本的解决,这一切的“故事”都有再次上演的可能,区别也许只在于“演出者”的不同罢了。
正如当年的“孙志刚事件”催生了关于收容制度的改革一样,今天一再发生的“召回事件”同样呼唤提升召回规定层级、出台“汽车‘三包’条例”等关于汽车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改革。也许只有到那一天,丰田章男在 中国的新闻发布会现场鞠躬的同时说出的“参照事发所在国的法律处理”这类的话时,才会真正的冷汗直流。
对于在纳粹的高压下被迫同流合污的萨利来说,活着,并不可耻。而对于中国法律约束尚不够强大到令其胆寒的一切无良厂家来说,目前他们仍可以认为“活着,并不可耻”。可我相信,这样逍遥的日子,不会永远的存在。
“知耻近乎勇”,对于那些至今仍“无耻者无畏”的厂家来说,我们能做的,除了继续呼吁相关的法律尽快出台,就是让那提醒的声音永远不绝于耳、令其时刻感到如芒在背。(本文专供新浪,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