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又和邻居张先生相遇,话匣子打开后,谈到了环境问题,我们谈的内容很小,环境清洁该怎么办?我说整治为要,他说提高居民素质为要,我们双方友好地争执了一番。此时我的脑海中突然想起了融合。我讲了下面的一段话:“在人的素质保有现存的状态下,整治是突出的抓手;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提高居民对环境的热爱素质必须经常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
最近几天我连续经历了长途乘坐公交车,其中有各种各样的体会,其中重要的一个体会:车子越过内环线,市容氛围似乎就和内环线有很大的不同,我仔细地琢磨了一番,寻得这样的答案:内环线内外的环境要素有所不同,其一为居民对环境整洁的认识水平不一样,其二为在不一样的对环境整洁认识水平基础上的个人卫生工作的质量有所不同,其三为主管当局在环境整治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截然不同。
乘坐45路公交车,在中山南一路上行驶和在中山南二路上行驶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中山南一路上我就看见运送已拌水泥的车子在送完水泥后没有洗干净就在中山南一路上行驶,滴滴答答地将剩余的水泥撒落一路,可以设想这样的车子多来几辆,中山南一路怎么还能保持整洁。45路一过鲁班路,中山南二路的情况就两样了,马上带给人一种靓丽的感觉。说穿了,无非就是整治的功力不一样。乘坐67 路公交车,从长宁路向北转弯以后,洁度和靓度立刻降低了,直至进入建德新村范畴方始有所好转。
细一端量,要说沿途的房屋水平,在有些地段也不是带来环境差别的主要因素,如绿化带和绿化块,从建就水平来看,可以说是完全一样的,但是绿草茵茵和绿草地上垃圾点点片片,就让它们显出了大大的不一样。沿途的道路建设,用材和规模几乎完全一样,可是现在的环境效应就不一样了,道路上污垢斑斑,尘埃片片和道路上手抚不黑,视觉清澈,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当然我现在讲得有点夸张。
世博会马上就要在上海举办了,观众近七千万,观众中有很大的一部分会接触中山南一路,会接触中山西路以西的金沙江路。我们完全有能力把中山西路以西的金沙江路变成同样在中山西路以西的天山路,也完全有能耐把中山南一路变成中山南二路。我们应该不仅有向世界展示的窗口,而且还要着力向全国大多数来人展示上海的洁度和靓度,而从国内来的客人,他们很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接触的中山南一路和中山西路以西的金沙江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和实践不仅要向全世界宣示,而且还要实实在在地向全中国人民宣示。向全世界的宣示是发外功,向全国人民宣示是发内功,外功当然重要,内功也决不能小嘘。主管部门应该建立长效的奖惩制度,并在公众的监督下,定期向社会公布奖惩情况,这对提高环境整治水平肯定会有极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