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做好科学控盐、控油、控糖工作


应做好科学控盐、控油、控糖工作

生活离不开油盐酱糖。但是,现代医学研究和大量事实证明,过量摄取油盐糖,对身体健康是十分有害的。

过量摄取油,易引发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增加患肥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

过量摄取盐,会影响人体正常血压,伤害肾脏,皮肤很容易长出皱纹,影响容貌。

过量摄取糖,容易影响维生素B的吸收:人体摄入糖后,在体内分解产生热量的同时,其产生的代谢产物需要维生素B族参与,最后排出体外。长期过量食糖,会使体内维生素B族因消耗过多而缺乏,尤其是维生素B1缺乏,会大大降低神经和肌肉的活动能力;可能导致骨骼脱钙:大量吃糖,会过多地消耗体内的钙,造成骨骼脱钙,导致骨质疏松,并易发生骨折。日本营养学家完成的一项调查表明,儿童吃甜食过多是造成骨折率上升的重要原因;或将导致肥胖、高血压:体内摄入过多的糖,可刺激人体内胰岛素水平升高,促使血管紧张度增加,引发高血压;血液中高胰岛素水平也会增加肾脏重吸收的钠和水,引起水钠滞留体内,血容量增加而产生高血压。同时,体内剩余无法消耗的糖会转化为脂肪贮藏在体内,造成肥胖,而肥胖又是众多疾病之源,易使人体血液趋向酸性;过量摄糖不利于血液循环,并能减弱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长期大量食用糖分含量高的食品会使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人体内分泌失调,进而引发多种慢性疾病,如老年性白内障、龋齿、近视、佝偻病等。

油盐糖的日正常摄入量是多少呢?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日平均消费烹调油42克,远远超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推荐的2530克。

世界卫生组织所倡导的每人每天摄盐量低于6克的标准事实上包含一天内所有摄盐的总量,包括调味品、酱油、腌制食品、咸菜、熟食中的所有盐分。因此,在进行家庭烹饪时,每人每天的纯食盐用量应严格控制在6克以下。如今,不少人开始懂得高盐饮食对人的害处,自觉减少了烹饪时的用盐量。但要真正做到低盐、健康饮食,一定要警惕饮食中含盐量高的食品,如各类咸菜、火腿、香肠、皮蛋、酱油、味精、腐乳、苏打饼干等。以下就是专家为我们列出的含有不必要或者过量盐的食物黑名单:

加工后的海产品,如虾米、鱼干等,其含盐量比一般新鲜产品要高。

一碗标准容量方便面的含盐量约6.7克,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人每天摄盐量。

炒饭、比萨、腌制品等因为在烹饪过程中加入各种调味品,其含盐量一般也很高。

一片烤面包含0.5克盐分,如果食用时再涂抹牛油或奶油就很容易摄取过量的食盐。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健康人糖摄取量应少于每日总能量的10%。一个人每日摄取能量大约2000千卡,他们每天摄取的糖不应多于50克(包括含有天然糖的蜜糖、糖浆和果汁或额外添加的糖)。实际上,糖分摄入超标极为容易。消暑美食芒果布丁,每100克已含13克糖;可乐100克含糖11克;莲蓉水晶包、巧克力饮品等含糖量更高。

在做好科学控盐、控油、控糖工作中,政府应完成哪些使命呢?

首先,加大宣传力度。不仅应该充分利用好各种媒体,更应该把有关内容写入中小学课本,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也要进行广泛宣传。

其次,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应研究制定相应的标准,将这些标准强制性印到盐、油、糖等商品的外包装上;制定控盐勺、控油勺(壶、杯)、控糖勺的生产标准。

第三,指定控盐勺、控油勺(壶、杯)、控糖勺的生产生产厂商,将生产的控盐勺、控油勺(壶、杯)、控糖勺以成本价销售给消费者或免费搭配给消费者。

做好以上三项工作,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一定能得到科学的改变,中国人的健康水平一定会得到根本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