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朵文化CEO 张志远
前言:
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入,整个音乐产业也随着大势进入低谷。2010年的到来,意味着21世纪后的第一个十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过去了。来一个十年总结的话,音乐产业碰到了有生以来最大的敌人——新技术革命,实体唱片销量逐渐下降。这十年,是音乐产业与新技术作艰苦斗争的十年,是开创新模式的十年。那么,延续第一个十年的转变,2010这一年又会有什么新的变化呢?
上篇:传统音乐产业
一、 传统唱片市场进一步衰退
如果说杰克逊的逝世为2009年定了个基调——悲伤!那么,2010年可能就是悲剧。不过,也伴随着新的希望,痛并快乐着。
2009年的内地专辑数量飙升,因为受到2008年奥运影响,都堆积到了2009年发行。结果唱片发行大撞车,但是实际销量情况却十分恶劣。而2010年将面临发片少,销量少的双少局面,大部分的唱片公司可能又回到半歇业的局面。
这次唱片行业的寒冬从2006年一直延续到2010年。首先的导火线是06年运营商针对SP“二次确认”等一系列政策,开始打压SP,结果导致歌曲销售的非正常局面,谁知道这种局面一下子就是延续好几年:07年走完平静的一年,一直到08年奥运和地震等影响,09年又是低调的一年。似乎在这样局面下,传统模式的唱片公司怎么做都是死路一条,无论是走大牌艺人的大投入大产出模式,还是走小艺人小投入模式;无论是走草根版权模式,还是走精品版权模式。因为传统唱片产业赖以生存的几项收入(演出、无线、在线等)都受到了毁灭性打击。
这一切看似是新技术让人们远离唱片,是市场需求不足导致的。实际上,是因为没有好音乐作品。09年末,电影《阿凡达》内地票房超过1亿美金,就充分证明并不是娱乐市场没有需求,而是没有好作品。
2010年可能会出现一下几个特点:
1)、并购潮。因为音乐产业到了最低谷,逼得唱片公司低价待售。这个时候也正是资本抄底的好时机,逢低价收购整合。2009年,有盛大收购华友,华谊上市等重大资本事件。2010年,会有光线传媒上市的可能性。并且盛大会继续在音乐产业布局。但是对于更多中小音乐公司来说,资本从来都是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如果中小公司没有准备好过冬的干粮,还是提早退出吧,事实比想象中的还要残酷。
2)、独立音乐,看上去很美
主流音乐市场的低迷,让大家把音乐产业的希望寄予在小众歌手身上。随着音乐市场开始细分化,独立音乐将融入主流。张悬,林一峰,苏打绿,陈绮贞,自然卷,谢天笑,万晓利等为代表的被多数人统称为“非主流”的音乐人,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音乐风格的同时开始被更多人热力追捧,都各自拥有一群忠诚度极高的乐迷支持。
但是,小众之所以小众,就是因为不够大众。而吹捧2010年是小众音乐的天下,也只是媒体从业人员和乐评人的一相情愿。回归到现实,还是大众音乐占据主流。
3)、谁是周杰伦的接班人
周杰伦从2000年出道,到今年已经整整10年了,从2007年《牛仔很忙》专辑开始,经历七年之痒的周杰伦开始下坡路,销量下滑,周董逐渐把精力放在电影上面。那么后周杰伦时代,谁是下一个周杰伦?
音乐市场每一次的流行变化也都会出现一个标志性人物,是他引领了当时社会的潮流。流行歌曲的每一次蓝海市场的开拓,都是颠覆性的,一个新潮流的开始,都代表一个旧的潮流交出权力棒。
内地市场从80年代初李谷一唱着《乡恋》,成为内地第一首流行歌曲。到80年代中期崔健《一无所有》摇滚的觉醒,再到随后《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的西北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四大天王等港台音乐统一江湖。再到90年底中后期遭遇了韩流。2000年时候,出现了周杰伦。然后就是在内地唱片市场里遭遇到了刀郎,之后是碰到了《老鼠爱大米》,网络歌手们统领天下,在之后2005年到现在的《你到底爱谁》等苦情歌。
各领风骚三五年,并且每一次流行歌曲风格的变迁越来越短。周杰伦已经撑了10年,所以,在近一两年会出现新的音乐趋势是很必然的。
我们期待2010年。
二、演出市场挤出泡沫,回归理性
对于2010年的演出市场,是2009年的一个延续,毫无悬念将继续低迷下去。2009年的演出市场注定不是充满活力的一年,因为新人无人出头,而老人纷纷回归。演出市场最大的热点来自四个老男人组成的“纵贯线”,横扫两岸三地。2009年演出市场看上去一片繁荣的景象,国庆后北京市场出现了3个月的井喷期,而上海仅11、12月就有约20台演唱会上演。这让人误以为演出市场迎来了又一春,其实这个只是衰败前的回光返照。缺乏新作品,老艺人们在吃最后的老本,观众们也审美疲劳。所以2009年表面再热闹,也只能是暂时的。
对于2010年的音乐节市场来说,又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不要寄希望于上海世博会,世博会对演出市场是挤出效应。就跟08年奥运会一样,政府会停止审批一些大型的演出活动。主要是为了防止经济低迷引起社会的不满情绪,而带来的治安隐患。加上2010年夏季的世界杯,会转移大众视线以及媒体视线,会把演唱会夏季的这个小旺季挤出。
上海世博会,会引来一批国外巨星的演唱会。但是,这些国外大腕的演出,是政治需要的演唱会,是恶性的补贴性演唱会,所以这一市场不会好到哪去,并且是以透支未来几年的市场为代价的。
而对于09年就已经遍地开花的音乐节市场来说,数量上上去了,但却是低水平重复的竞争。其原因不在于国庆60周年的政策制约,而在于音乐节同质化,还是那些形式,那些摇滚穷哥们,没有新意,最终也导致消费者的审美疲劳。2010年的音乐节市场,又会面临各地政府功绩式的恶性竞争,依旧是低水平重复竞争。
演出市场除了政策影响以外,还面临运营商的补贴性演出的竞争。各大运营商对音乐产业的渗入越来越深。将继续在各地大搞“百城巡演”这样的演出活动来推广业务:用户不用买票,只需要手机充值和抽奖就可以拿到门票。这样活动已经下沉到三线城市,随便一个三线小城市什么样的大牌歌手都见过了,演出公司如果还在按正常的卖门票方式去举办商演,不亏死才怪。
三、选秀市场的七年之痒
到了2010年,选秀节目已经走过了漫长的7年,也就是俗话说的“七年之痒”。 就像春晚一样,电视台、观众、媒体也都疲惫了。其实选秀节目到2009年就已经成了鸡肋,去年 “快乐女声”最红的选手不是冠军江映蓉,而是“绵羊音”曾轶可。也只有曾轶可一个人发了唱片,但也只能在各种小型活动上打打酱油。
并且选秀之后,选手们都面临冰棍理论。05年之后,市场上积累了近几年来历届超女、好男儿、快男等几百名选秀歌手。一时间,效率低下的唱片行业无法消化这么多歌手。大部分艺人就像夏天的冰棍一样,人气慢慢融化。
2010年,选秀大战即将上演。今年湖南卫视已经拿到《快乐男声》的批文,据说今年的冠军标准是要打造复古的猫王类型。去年的冠军是女版杰克逊。湖南卫视的野心越来越大,对选秀的定位也开始拔苗助长。
其他如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据说要搭世博会的春风,江苏卫视、浙江卫视等卫视也不甘示弱,选秀大战一触即发,选秀看似又将陷入日常化,大众化的低水平重复竞争。
不过幸运的是,2010年的选秀节目将有一个新趋势。就是经历瓶颈后,将升级为“选秀节目+培训”模式。
选秀节目现在要想给观众更深的刺激,用采取加大舞台效果、或改变节目规则的办法已经不能再刺激人们麻木的神经。以后选秀节目中,给观众更大的刺激来自比现在选秀艺人实力高出10倍的选手!就好像当年韩国偶像艺人给观众的冲击一样。韩国的艺人都是秘密在海外培训,然后再推出乐坛,一鸣惊人。这个模式用在选秀上也是可以的。当年超女给观众的冲击感就是眼前一亮,没有想到平民中还能有如此多才多艺的人,正是这样超出预期的惊喜,才直接刺激了观众,让节目大获成功。
以前的选秀偶像只是经历电视节目的曝光而放大成名,以后,选秀选手都需要加上日本杰尼斯事务所模式的偶像艺人综合技能培训,经历再一次的蜕变后,以“选秀节目+培训”模式再次给观众刺激,引起轰动。
只有整合两岸三地的优秀人才、优秀选秀节目、并整合优秀选手,并进行一流的经纪开发,才是选秀类节目最好的出路。例如光线的《音乐学院》已经把拍摄搬到了台湾。而移动的《咪咕学院》在东方卫视播出,已经是大制作大投入,以整合整个唱片行业。选秀节目的竞争在升级,类似电影产业的大片模式,例如电影《阿凡达》一样,把竞争从2D带入到3D。选秀节目在2010年已经开始进入大制作时代。
(待续:2010年音乐市场展望 下篇《数字音乐产业》)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