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一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 | ||||||
———写在我省迎峰度冬组煤保电告捷之时 | ||||||
|
||||||
![]() ![]() ![]() ![]() ![]() ![]() 图为:副省长段轮一拜会铁道部,感谢并争取进一步电煤运力支持。 图为:省经信委主要领导率省内各主要电厂负责人前往产煤大省,落实电煤资源和运力对接。 图为:翻车机同时运行,保证了所有运煤车随到随卸,快速排空。 图为:省电力公司对带电体上发现的缺件及时处理,确保湖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图为:严寒天气,为电煤抢运增添困难。 2009年岁末,一场罕见的“煤荒”袭击华中,湖北成为“重灾区”。 11月开始,受用电大幅增长、水电严重欠发、天然气短缺、火电满发支撑等因素影响,我省电煤库存直线下降;到12月14日,跌破100万吨,电煤耗用量不足10天。 更让人揪心的是,作为我省供煤大省的河南、山西,也纷纷拉响了煤炭警报。缺煤、电荒,成为华中各省共同面对的严峻形势。 煤荒,将电力缺口越撕越大。一时间,煤告急!电告急!运力告急!寒冷冬季里,黑漆漆的煤,成为光明与温暖的代言词。 寻煤、求煤、保煤、运煤、保电。银装素裹的冰天雪地里,我省打响了一场规模最大、时间最集中、形势最严峻的组煤保电攻坚战。数据显示,全省迎峰度冬期间,同时在外组煤保电人员最高达240余人,自去年12月14日电煤库存跌破100万吨到今年1月30日铁道部集中抢运电煤结束,日均到煤12.46万吨,最高日到煤21万余吨,创我省日到达电煤量最高纪录。 组煤保电遭遇最艰难一年 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对湖北电煤调运而言,是最严峻、最艰难的一个寒冬。 进入11月,伴随着经济的复苏,我省用电需求强劲增长,用电量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到12月,全省日均用电量达3.3亿千瓦时,主网最大负荷达1697万千瓦,电力电量都超过了上年夏季高峰时段水平,也大大超过2008年初冰雪灾害时段的用电水平。 用电需求的强势增长,让我省电煤消耗开始居高不下,日均耗用电煤达10万吨。 然而,与旺盛的需求不相符的是,我省日均来煤不足8万吨,电煤库存直线下降。 来煤不足,源自周边产煤省的煤源紧张。 去年冬天,周边主供产煤省遭遇多年不遇的电煤紧张局面,河南、山西等产煤大省甚至出现缺煤停机、拉闸限电现象。自供不足,出省煤炭自然减少。 这对97%的电煤需从外省调入的湖北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我省的火电厂“拿钱买不到煤”,后续用煤迟迟没有着落,全省电煤库存直线下降。 雪上加霜的是,去冬我省主要水库较上年同比减少4成以上,水电出力不及上年同期一半,靠火电满发支撑。短短3个月,我省火电多发85亿千瓦时,相当于多耗煤420万吨。 用电需求持续强劲、主供产煤省资源紧张、水电欠发,再加上全国性的天然气短缺,重重困难,让缺煤少油乏气的湖北,遭遇最艰难的一次能源瓶颈。 因为缺煤,我省电煤库存由11月底的147万吨,跌至12月15日的98万吨。 因为缺煤,我省汉川、荆门、青山、沙市等电厂存煤均低于紧急警戒线,其中2家电厂库存不足7天耗用。 煤荒,将电力缺口越撕越大。高峰期,湖北电网的电力缺口接近300万千瓦,接近武汉市每天一半的用电量。 2月12日,湖北被迫拉响红色预警:确保居民用电的同时,对部分生产企业实施计划用电。 煤电告急牵动决策者 煤告急!电告急!运力告急! 声声告急,牵动着省委省政府决策者的心。 省委书记罗清泉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千方百计组煤保电。 在省经信委的要情报告上,省长李鸿忠批示:尽快到铁道部请求运力支持。 困难时候,省长李鸿忠专门致电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就当前湖北电煤和电力供应遇到的困难进行沟通,并请求铁道部采取措施对湖北电煤调运给予重点支持。 关键时候,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周坚卫率省经信委主要领导亲赴北京,专程拜会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详细汇报当前严峻形势,恳请铁道部在春节前倾斜安排湖北电煤运输。 省政府紧急召开煤电油运保障会,常务副省长李宪生、副省长段轮一分别主持、反复强调:千方百计筹煤筹运力,积极组织外购电,力争“限电不拉路”,确保全省居民生活正常用电。 一份份专题报告,从水果湖紧急传至中南海:湖北,恳请运力和资源支持。 跑北京、盯煤矿、进铁路、要运力、亲临一线调度指挥……省领导脚步匆匆,只为一个目的:组煤保电。 雪还在下,冷空气久久盘旋。眼看虎年新春佳节将至,如何确保老百姓过一个亮堂温暖的春节,成为省领导最挂念的事。 风雪中,副省长段轮一率省经信委及省煤炭投资公司,连夜北上,紧急“求煤”。 短短3天内,段轮一辗转山西、陕西、河南与北京四地,以一天一个地方的速度,紧急拜会了晋、陕、豫三省政府及铁道部,寻求下一步电煤及运力支援。 与此同时,省经信委主要领导几赴产煤大省,一家家拜访,一处处求助。 与此同时,省经信委2名分管领导及3名处级干部分别进驻西安、太原、武汉、上海等铁路局,与路局联合办公,逐日落实电煤资源和运力对接。 湖北的“煤荒”,得到了各产煤大省的理解与支持。山西、陕西、河南三省政府纷纷表示,对湖北电煤供应重点倾斜,帮助湖北度过难关。 宝贵的煤源,从四面八方,一点一滴汇集到我省的“户头”。 不惜一切代价组织煤源 在这场艰难的组煤保电攻坚战中,全省14家统调火电企业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他们默默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组煤难,难在资源的落实。 风雪中,有一群人我们不能忘记。 他们常年奔波在外,用汗水、甚至泪水,为千家万户寻找光明之源。 他们常常有家难回,哪里有煤源、运力难落实,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每当电煤库存预警时,他们总是第一个出现在矿山、装车点。他们,是各电厂的专业组煤人;他们,是从湖北来的组煤大军。 贫煤是湖北的软肋。为了湖北,他们常年活跃在陕西、山西、河南等我省电煤主供省份,有的一住就是大半年,组不到煤,连家也不敢回。 说是组煤,实为求煤,个中艰辛,外人难知。省经信委主任欧阳万坤如是形容: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杯万盏。 去年冬季,全国电煤供应普遍紧张,尤其是华中地区异常艰难,许多产煤大省也面临缺煤停机的困境。频频告急的电煤资源,频繁告急的铁路运力,让组煤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组煤源,各火电企业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带领组煤人员长期住矿点,跑矿山,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为求运力,厂长经理们日行千里已成家常便饭。 荆门热电厂副厂长宋燕萍,“巾帼不让须眉”,不停奔波于北京、西安、太原等地,没有节假日,一个一个地“跑”,一列一列地“磨”。 这场组煤保电战役中,有的同志亲人离世来不及看最后一眼,有的同志染病在身坚持不下火线,有的同志放弃与久别的儿女团聚,有的同志推迟婚期,无怨无悔坚守在组煤第一线。为使煤源与运力有效对接,他们坚持守车站、住煤矿,确保完成当日装车。 组煤难,还难在价格上。 春节临近,煤炭资源紧张,煤炭企业拉高价格,每吨高出平常价格一倍多。抢运最紧张的时候,冻煤、泥煤甚至地脚煤一起装车,价格却是一分不少。 多一块钱,多一吨劣煤,就意味着多一份成本。身处煤电价格倒挂的矛盾中,火电企业苦不堪言。 然而,保电煤就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落实已争取的铁道部装车计划,尽管资金困难,尽管经营亏损,全省14家统调火电企业仍以大局为重,不讲条件、不计成本、坚持保量不讲价,把增加电煤库存放在首位。 尤其是接受山西省电煤较多的襄樊、荆门等电厂,付出的成本更高,承受的压力更大。关键时刻,他们发挥国有企业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圆满完成了组煤保电任务。正是这群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组煤大军,正是这批顾全大局、听从指挥的火电企业,换来了全省组煤保电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铁路线上的抢运大行动 电煤组运,离不开铁路部门的鼎力支持。 最困难的时候,铁道部紧急部署,武汉铁路局、太原铁路局、西安铁路局、郑州铁路局、上海铁路局全力抢运,有序接入电煤重车,帮助湖北度过难关。 12月18日,在与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周坚卫会面时,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当即指示:集中一个月时间,按每天10万吨的力度,“恶补”湖北电煤。 2天后,铁道部向郑州、西安、太原、武汉等铁路局正式下达2362号调度命令,明确到达湖北电煤日均必保1550车。 12月31日,铁道部再次下达调度令:突击抢运湖北电煤炭。 今年1月9日,铁道部副部长胡亚东紧急召开会议,要求从1月10日至30日,集中20天突击抢运湖北等三省电煤。 在运力高度紧张的情形下,连续三次下达调度令,要求突击抢运湖北电煤,铁道部支持力度之大,实属罕见。 今年1月28日,面对风尘仆仆赶来“求”运力的副省长段轮一,铁道部副部长胡亚东再次承诺:2月份,日均保湖北电煤运输2000车,比正常计划增加约700车,每日到煤13万吨,确保湖北老百姓过一个亮堂温暖的春节。 为确保资源落实,省经信委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率领精兵强将,进驻煤矿、铁路局,不停歇地奔波于各产煤大省管理部门之间,千方百计组织资源、协调运力。多少次,当他们完成与铁道部运输局对接,已是凌晨时分。 运力再紧,也要优先保证湖北电煤;困难再大,也要拉好湖北电煤。在铁道部的部署下,武汉铁路局顶住车流大、集中到达等压力,在管内运用车保有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情况下,超计划安排、超常规组织、超能力运输,对湖北电煤予以保障。 快装、快卸、快运、快送,最大限度提高湖北电煤运输总量。在武铁繁忙的调度指挥中心里,一趟趟运煤专列和到达矿山敞车一律按重点列车处理,加速放行。 数据显示,1月11日至30日的20天内,武汉铁路局共突击抢运湖北电煤295万吨,同比增加197万吨。 这是一张写满纪录的表格:20天突击抢运期内,铁道部抢运计划日装湖北电煤2990车,实际完成3061车,抢运任务超计划完成。 皑皑白雪中,一条黑色的长龙沿千里铁道线舞动。一车车“乌金”,风驰电掣般驶向荆楚各大火电厂。 刷新纪录的超能力卸车 进厂、翻车、卸煤。对路局和电厂而言,这在平常是个再简单不过的过程,一个车皮的煤,4分钟就能卸完。 冰雪,把平素的简单变成了一道难题。 敞露的煤堆被雪覆盖,融入煤中的雪水将表层冻结得严严实实,平时松散的煤,一下成了坚硬无比的冰坨子。机械手一翻,60吨煤至少10吨“粘”在车皮上。 尤其是突击抢运期间,火车煤、汽车煤大量集中到达,考验电厂的卸车能力。 千里迢迢抢运来的煤,怎能压车? 洋镐、冲气钻一起上,机械与人工相结合。为应对煤车集中到达和冻车,火电厂迅速启动应急方案,多种卸车方式交替进行,不间断卸车、超能力排空。 冻煤死死地“粘”在车皮上,严寒中,卸煤成了出钱也请不到人的苦力活。襄樊电厂组织230人的抢运电煤突击队,实行三班倒,24小时在岗。主管领导现场指挥,与大家一道,连续六七天奋战在卸煤一线。 人手不够,候补梯队上。襄樊电厂配备100多人的应急队伍,分成两个梯队,满足长时间卸车需要。 一次次迎难而上、一次次挑战极限、一次次刷新纪录。 进煤高峰时,汉新发电公司现场值班人员一人操作两台翻车机,从晚上8点到早晨8电,连续工作12小时,翻车175节,创下单班翻车历史新纪录。 苦干,还要巧干。泥煤、冻煤太多,现有翻车设备只能“望煤兴叹”。荆门热电厂燃料部主任刘为政打破常规,大胆启动“双翻”:两台翻车机同时卸煤,获得成功。电煤集中到达时,两台翻车机同时运行,日卸车最高达567节,单日抢卸电煤3.7万吨,创下该厂建厂33年来的单日卸煤记录。 由于组织有序、操作规范,自1月10日电煤抢运启动以来,襄樊电厂连续刷新单车卸车量历史记录,最高单日卸车662车,并创下了连续卸车效率最高纪录,平均每接卸一列电煤不超过3小时。 同时,武汉铁路局与电厂密切配合,快速组织重车抢卸,路局管内最高日卸车达到6600余车,创历史新高。 工人们的一锹锹、一镐镐,保证了所有运煤车随到随卸,快速排空,为铁路提供充足的车辆抢运电煤创造了条件。 跨省跨区争取外购电 寻煤、求煤、保煤、运煤,目的是为了保电。 为缓解电力紧张,湖北省电力公司迅速向国家电网提出专题报告,恳请外购电支援。公司主要领导亲赴北京,汇报情况,想方设法争取支持。 湖北缺电形势引起国家电网高度关注,国家电网急调多方电力电量,跨省跨区全力支援。 12月下旬,在我国首条特高压输电线路供华中电力由210万千瓦减至180万千瓦的情形下,国家电网采取先为湖北预留80万千瓦电力,再按比例分配的措施,确保供鄂电力达到120万千瓦以上。 与此同时,华中电网多方协调跨省资源,确保河南支援湖北的电力不中断。 与此同时,省电力公司积极寻求周边区域电网支援,多措施、多途径组织外购电。 数据显示,仅去年12月,华中电网、省电力公司先后从河南、山西等省外购电14.07亿千瓦时,相当于组织电煤70万吨。去年四季度以来,实现了向西北、河南和国家特高压争取到近30亿千瓦时的外购电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用电进入红色预警期后,省电力公司严格遵循“先错峰、后避峰、再负控限电、最后拉闸”的原则,力争做到“限电不拉路”,坚决限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率和产能过剩企业的用电负荷,确保了居民用电、重点单位和重点公共设施的电力供应。 结束语 多举齐下,多方努力,最终带来了千家万户的光明与温暖。 2010年1月27日,全省实际已未执行限电方案。 2月1日,全省电煤库存增至247.9万吨。 2月2日,省经信委宣布,持续一个月的电力红色预警正式解除,恢复正常电力供应。 至此,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铁路、发电、供电、煤炭经营等企业和有关部门的同心协力下,我省终于度过近年来范围最广、执行力度最大的计划用电期,成功赢得了这场历史上规模最大、因素最复杂、难度最大的组煤保电攻坚战,确保了荆楚百姓过一个亮堂和谐的春节,确保了全省工业经济的“开门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