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患有人格分裂症?文化人应有什么样的操守?
孔子患有人格分裂症?温总理送霍懋征是笔者的“妄猜圣意”吗?
霍懋征老师去世,温总理前去送别。之后,温总理说“我之所以为她送别是想告诉大家,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也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也正是因为感动于温总理的此举此言,笔者以温总理为范再次话及“尊师重教”之问题,字里行间讲述了教师的诸多艰辛与伤感,并祈以社会重树“尊师重教”之风气。然而,笔者此文却惹得了一个年已不惑的具有著名评论人之誉的名曰石三生的先生的极大愤懑,说笔者是在妄猜温总理的“圣意”,甚至还把孔夫子抬出来骂曰“患有严重的人格分裂症”,并批判了国内教育家们的“昏头昏脑”。惶恐之下,笔者将其《温总理送别“国宝老师”,李吉明乱揣度啥?》的文章权且如实转录如下:
国人的语文教育最灿烂之处,就是世代相袭的揣度“圣意”。明明是一些很简单的道理,很直白的话,偏要被一些人添枝加叶,乃至一个“佛”字,就能延伸出做人的革命大道理来,真是令我这样不学无术之人跌掉了脚后跟。什么借喻、隐喻的,把个清明的世界,搞的乌烟瘴气,是非难分。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中国人所谓的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夫子孔仲尼老头子。
孔夫子此人,一定患有严重的人格分裂症。一面喊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直而行;一面却在劝鲁伐齐的时候拐弯抹角,鲁哀公就是一个超级白痴,你跟他绕来绕去的,他能听明白吗?当时要是直接陈述利害,说不定真能如了孔夫子的愿呢!
时至今日,很多国人所谓的教育家们也还是和孔丘如出一辙。
中国有一个号称“国宝”级别的小学老师去世了,温家宝总理去送了别。就这么件事,有个十大名博教育家李吉明先生写就了两篇长篇大论,不断的深挖温总理送别小学老师的意义。曰昭示天下,曰为谁示范。
第二篇,他在看到了网上公布温总理回答网友的提问时,温总理说:“最近我去送别实验二小的老校长霍懋征老师,我对她特别尊重……我之所以为她送别是想告诉大家,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也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李吉明先生欣喜若狂,不由得高呼万岁起来。
哇塞,俺又一次揣度到温总理的圣意了!
中国自古就不乏揣度圣意的高手,孔夫子最引以为豪的端木赐大学士,就是揣度圣意高手中的高手。他一揣度不要紧,让无数黎民死于非命。
别人以为李吉明高明,我看,不过都是些阿谀之文罢了。
不信,请看温总理送别霍懋征老师的全景,不会揣度圣意的傻子也会明白我究竟在说啥了。
先看看霍老师的光荣身份:
山东济南人。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数理系。曾任北平师范大学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建国后,历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副校长,全国教育学会、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常务理事,民进第六、七届中央常委,特级教师。1978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2010年2月11日零时35分,当代著名教育家、我国首批特级教师、曾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国宝”的霍懋征老师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8岁。
几十年来,霍老师受到了周恩来、温家宝等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周总理称她为“国宝”,薄一波副总理为其题词“一代师表”。温总理称她是“把爱心献给教育的人”。国务委员刘延东称她为“教育大家”……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往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等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19日上午,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礼堂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霍懋征老师”,横幅下方是霍懋征遗像。霍懋征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
上午9时许,温家宝、刘延东、严隽琪、罗富和和许嘉璐等缓步来到霍懋征遗体前肃立默哀并鞠躬,作最后送别,与亲属一一握手,表示慰问。
霍懋征生前友好和各界人士也前往送别。
霍懋征逝世后,刘淇、李源潮和张怀西等也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向其亲属表示慰问。
霍老师真的只是一个普通小学教师那么简单吗?
六十年了,中国的小学教育难道是从温总理送别霍老师去世后才开始的吗?
请问李吉明先生,你有没有揣度过周总理以及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圣意?
总理既然能关心一个去世的“普通”小学教师,为什么面对几十万被辞退的代课教师,未发一言呢?我可是将文章通过人民网强国博客转到了“有话对总理说”了。
难道我一篇被点击16万,转载无数,数千网友、教师们的留言、疑问,还不如一个网友的提问重要吗?
人民网怎么不请我这个“代表”去问问温总理?
你李吉明先生贵为十大教育名博,揣度到了圣意,又代表圣意欲温暖全国1200万教师,难道那几十万代课教师就不是教师?
胡锦涛主席号召我们要学习孔夫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育界就是这么学习的?知道的不说,不知道,就乱揣测?
我在孔子学院网站上,听了那个不着调的荷兰皇家科学院科学家讲解《诗经》,我虽然听了也还是不懂诗经到底是什么东东,可我却听懂了他的一句话:“诗经很简单,没什么不好理解的”。
再看看国内某些昏头昏脑的儒教育家们,把孔夫子的一句话学习的云山雾罩,讲解的天花乱坠,最终连自己都不知道孔子是个啥东东了。
不就是一本《论语》,直接把古汉语译过来就是了,哪里有什么东啊西的,乱七八糟的一大堆的人生啊,哲学啊。
有人明白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喜欢借喻啊隐喻啊什么的吗?
不明白?那我来告诉你。就是因为中国人总是生活在恐惧当中,生活在连说话的自由都没有的恐惧当中。于是,连“清风乱翻书”也会成为大逆不道的造句。
我们不是已经解放60年了吗?不是已经有了宪法了吗?不是人民都有了自由说话的权利了吗?
为什么还要抱着这样腐朽的语文修辞方式不放呢?
不直接说话能死人啊?那你就别说好了,没人拿着撬棍撬开你的嘴吧?
温总理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情感,他也会做一些普通的事。会写文字的人们,不要因为他是总理就上纲上线,这样会误导了愚蠢如我般不会揣度圣意的人们。
我相信社会越来越进步了,温总理也说要让他的子民有“尊严”了。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只能层层原汁原味的下达民间,至少要做到以前的皇帝老儿传圣旨那样,一字不拉,一字不改,一字别添。
中国的乱世,都是从假传圣旨、妄猜圣意开始的。然否?
对于此文,笔者不恼、不怒、不火,以为可以有之但却未必信之。简而言之,其因有三:
其一、“孔夫子一定患有严重的人格分裂症”吗?从石先生的论述来看,孔夫子之“人格分裂症”乃言行不一,故而成了“乌烟瘴气、是非难分”的“罪魁祸首”。果真如此吗?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什么?所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只注重讲分裂而对“正道”和“礼” 却视而不见,这也是学者所为?——无论是中国传统哲学,还是马克思哲学都教我们要全面的看问题,片面的讲一个方面未免有挂一漏万之嫌。
孔子之所以被尊为“圣人”,乃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所在致。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等也都是他的做人准则。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孔子告诉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试问,“人格分裂”之人如何“学”,如何“思”?再试问,“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为何就不能成为中华民族的光荣?
其二,霍懋征老师是不是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霍懋老师是“当代著名教育家、我国首批特级教师、曾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国宝’”固然不错,曾受到过多个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也不错,但霍懋老师在6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没丢下过学生吗?离开过讲台吗?如果没有,她和普通的小学教师有什么样的区别?
霍懋征老师之所以德高望重,无非是因为她具有崇高的师德精神、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成功教改经验,无非是因为她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难道,这不正是许许多多的普通小学教师的真实写照吗?——霍懋征老师辞世,温总理前去送别,并说“我之所以为她送别是想告诉大家,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也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这不也恰好也说明了在温总理的眼里霍懋征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吗?笔者又怎么就“妄猜圣意”了呢?
其三,文化人应当具有一种什么样的操守?在精神文化的创造、建构与传播中,文化人自当首先秉持一种崇高的使命感、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奉献意识和勇敢的担当精神。但不知何时起,笔者突然不晓得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评论当今的知识分子了,尤其是那些冠着多种头衔的所谓的什么“教授”、“研究员”、“评论家”等。或许叛逆与蛊惑永远都是中国“文化人”的性格与特色罢,所以批判与漫骂就总是与这些“文化人”相伴相生。否则石先生也就不会发出“总理既然能关心一个去世的‘普通’小学教师,为什么面对几十万被辞退的代课教师未发一言?”的怀疑了,也不会因为“一篇被点击16万”的文章而产生“人民网怎么不请我这个代表去问问温总理?”的郁闷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石先生说笔者“假传圣旨、妄猜圣意”也就罢了,去偏偏还要说孔子“人格分裂”、怀疑霍懋征老师的身份、质疑温总理的诚意...... 且其言辞内外,多有不恭;论调上下、斯文不存。难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操守么?
什么样的批评才是真正的批评,什么样的“批评”属于跳梁者的胡闹?这是一个必须需要说明的一个问题。如果说鲁迅先生是投枪是匕首的话,实不为过,因为在那样一个濒临国破家亡的年代里,没有投枪没有匕首,沉睡以久的病狮如何能够睁开惺忪的眼睛?而现在呢?不少的知识分子竟然无聊地忽略泱泱中华屡屡创举于不顾,也以敬效尤、哗众取宠地妄言国事家非,真是国之不幸,民之不幸也。——要体现文化的性质和效能,就应把开智、励志、养心的社会作用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用文化所蕴涵的先进思想和奋发精神给人以愉悦和激励,让人通过消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得到审美的满足、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提升,促成向上、美化、和谐等行动,从而推动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否则,你将失去“文化人”应有的人格与尊严!
(李吉明2010年3月24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