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返乡”是不是理性选择,网友认为造成白领返乡的最大因素是高房价。新浪网一项针对城市白领的调查发现,对于中小城市,34.7%的白领最担心“机会少”,34.0%的人最担心“要从头开始”,20.8%的人最担心“子女失去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目前,农村空心化正在蔓延。农村中的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工作,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极不合理分布;同时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村庄建设规划的不合理,导致村庄外延的异常膨胀和村庄内部的急剧荒芜,形成了村庄空间形态上空心分布状况。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结果。九十年代初以来,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日趋活跃,并逐渐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形式。
毫无疑问,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分流农村人口,加速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都有巨大作用。但是它也给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是依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以及农业自身的承受能力来决定的,转移超出或不足,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消极影响,形成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巨大的隐患。
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转移户留守劳动力,尤其是妇女劳动力土地经营面积的增大,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劳动量和强度。从调查的结果看出即转移户要耕种的地是无转移家庭劳动力的2倍多。这使他们一年疲于田间劳作,加上照顾家里老小,无暇顾及知识提高,观念更新和技能的训练。因而在农业生产上,投入的劳动力和技术质量不高,特别注重化肥投入来提高产量。但是由于缺乏其它配套的生产技术,农业产量提高的效益不是很明显,反而化肥的投入比非转移户高出了近40%。这不但造成化肥的浪费,而且会加剧农村面源污染,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农村空心化应以解决人口空心化为核心,以解决农村科技空心化、农村工作社会服务空心化和资源空心化为突破口,逐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就是本质上的城镇化的进程。
中国青年报称,白领返乡与否,仅是个人选择问题。在大城市未必永远蜗居,在小城市也未必一定安逸。正如一名网友所说,“社会发展了,如果还是到哪里都一窝蜂地扎堆,肯定不正常。社会发展正日趋多元,个人选择也该越来越多元。选择返乡的白领正是这种多元化的体现。相信他们会对自己负责。
任志强更说,满足民众的住房需求是一项国策,不能为短期政策的不合理而牺牲社会的长远利益,更不能为短期目标而调整政策让长期目标受伤害。短期的抑制政策只会让尿憋得会生病。总不能政策旨在不让随地大小便,又不建公共厕所而只能尿在裤子里吧。
用尿憋是任志强对房地产业摇摆不定政策的一种指责。白领返不返乡,又何尝不是对高房价的无声抗议。在屁股决定脑袋的决策,白领们奔走徘徊在城市与故乡之间,实际在寻找自己拥有的一间私人厕所,开发商叫刚需,政府叫民有所居。在此种情形下,白领对高房价“放一马”还是“与虎谋皮”,都只能二选一,可怕的是,网友们说得多,做得少。这是中国白领的悲哀,也是对社会的失望,白领“与虎谋皮”在城市,对返乡“放一马”,更是对高房价的无奈屈服,从精神抖擞走向愁容满面,活脱脱的一副房奴相,直至我们的白领和城市毫无活力走向衰弱和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