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人往事 15---22


 

15、汪康年还极为重视报纸的时效性,多付稿酬奖励来稿,“凡要紧事件,皆发传单,以供诸君先睹为快”。也就是遇到重大事件,随时发刊,出版号外。

 

16、百日维新时,为了争夺对《时务报》的控制权,康有为借御史宋伯鲁之手上书光绪帝,建议将《时务报》改为官办。 726,光绪帝发布一条上谕,同意将《时务报》改为官办,并派康有为前往上海督办。

 

17、光绪帝下旨后,汪康年提前得到消息,在康有为来沪前,提前将《时务报》停刊。几天后,汪康年另办了《昌言报》,只留下《时务报》这个报名给朝廷来办。

 

18、见汪康年偷梁换柱,梁启超连续在《国闻报》发表《创办〈时务报〉原委记》,对汪康年的一些说法提出质疑,将矛盾公之于众。汪康年、黄遵宪等《时务报》创始人也纷纷发表文章,一个曾经共同创造了刹那辉煌的知识群体分崩离析。

 

19、对汪康年之举,康有为致电两江、湖广总督,指责汪康年私自将《时务报》改为《昌言报》,抗旨不交,要求禁发《昌言报》。这场风波一时牵动朝野,引起各方议论,民间舆论普遍偏向于汪康年。

严复直截了当地指出“叩其所争,则仅仅万余金捐款,万余张销报之权与利而已”,并批评了梁启超。

 

20、为了张报纸,维新文人们吵做一团的时,慈禧剿灭了百日维新,通令各地缉拿康有为、梁启超,称梁启超“所著文字,语多狂谬”。109,清廷发出上谕,查禁各地报馆,捉拿主笔。仅上海就有近10家报纸关门,其他城市的14家中文报纸只剩下6家。

 

21、虽维新兄弟内阋于墙,汪康年麾下的《中外日报》还是及时报道了戊戌惨剧,以《康有为到吴淞口》为题,报道了戊戌政变第四天清廷派人在上海吴淞口搜捕、英领事以船舰截救康有为和他脱身到香港的消息。随后又报道了捉拿六君子等人的情况。

 

22、康梁落难、各地报纸被封之时,小说家李伯元主办的《游戏报》在显著位置发表专文《责报馆主笔》,进行冷嘲热讽。另一小说家吴趼人则在他办的《采风报》以“捉康有为梁启超法”为题征求答案,征文千奇百怪,令人捧腹。

 

 

 

 

 

 

 

 

 

 

 

 

 

 

报人往事  1--5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b9f6a0100gupc.html

报人往事6--9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b9f6a0100gvut.html

 报人往事 10--14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b9f6a0100gy6h.html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