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的一个政策让中体奥林匹克花园管理集团总裁陈顺很是高兴:北京市发改委要为统一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开发商进行补助,标准是每平米80元。
“80也不是小数目,一万平米就是80万。”陈顺说。
不过,公司并没有申请到这笔补助。“我们申请时,发改委说,是2010年之后新安装的才给,我们做早了。”陈顺笑言。
他给记者讲这件事时,正逢低碳概念热遍房地产业。
说不清的低碳
自去年12月,万科董事长王石等地产开发商亮相哥本哈根,并且发表“主动减少碳排放”的企业界宣言后,低碳概念似乎一下子就在房地产业热了起来。
此后,大大小小的研讨会,各种各样的活动,甚至类似的宣言、联盟,不断在各地进行,口号响亮,信心满怀。有的地产商还宣布,建立研发基金,研发绿色节能和生态建筑。
不过,采访中记者发现,“低碳”在房地产业似乎是个比较混乱的概念,很多地产业的人都描述不出低碳住宅应该具有怎样的特性。
艺苑桐城总经理王树森认为,像绿色建材、外墙保温、雨水回用、三网合一的引入等等都属于低碳环保的做法,而这些,各开发商都在做,只是角度和程度不同罢了。
而陈顺看中的是节能,尤其是太阳能技术。 另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精装修也是涵盖在低碳的概念中。
“低碳实际是降低碳排放量,从建筑材料的生产、使用,到建造、后期维护甚至拆除、循环使用过程中,总计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过目前为止,世界还没有计算标准,中国已经率先推出一个框架,但没有明确的计算规则。”搜房网新房集团北京公司商用频道主管李震介绍。
李震介绍,像新能源、一些降低能耗的技术的使用,肯定属于低碳的应用。像开发商推出精装修房,可以降低材料的消耗量,对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利,也是低碳范畴。
成本和风险阻隔承诺和现实
“低碳在中国刚刚起步,还没有成熟的路线和技术图纸。”李震说,一些开发商为了迎合大趋势,宣传时将“低碳”作为很重要的营销策略。但实际应用上,一些实力较弱的开发商口头上承诺的低碳,未必就能在现实开发中找到。
“像保温层、采暖分户计算都算做低碳范畴,这两方面作为房地产商事必须做到的,有政策规定,必须执行。”李震告诉记者。而遗忘业内人士介绍,超出这个范围,包括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很少有人去做。
像太阳能热水器,北京的几十个楼盘中,只有不超过三个楼盘进行了统一的安装。陈顺介绍,当初公司在盖房子时,也为是否统一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纠结了一段时间。
“因为很麻烦,涉及到之后的维修等等问题。”陈顺介绍,后来考虑到用户住进来再装,只能是住顶层的用户才有条件装,次顶层的若是想装,管道需要穿过楼上的邻居家,不太现实。
“我们统一装,就不存在这些问题。”陈顺说,虽然增加了成本,但还是觉得应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
“好事容易做时,好人就多了”
“要给激励机制,做好事多就应该表扬,当好事容易做的时候,好人就多了。”陈顺说,虽然公司没有申请到太阳能热水器的补助,但还是很高兴,政府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则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在减碳方面要有政策与财政方面的支持,同时,也要在节水、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方面有所部署。
她建议,可以以减碳指标来进行金融和土地等资源配置,设置不同的税费征收标准,改变以往单纯的“价高者得”的土地出让办法。用政策的倾斜鼓励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张皓雯 宋媛/文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