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调查“地沟油”加工厂


近日关于“地沟油”的新闻占据着各大网站要闻版面,公众脆弱的神经被再次拨动,“八成地沟油流入餐桌”“每年300万吨地沟油被食用”等等标题让人惊悚,个别人据称还产生了厌食症,一个多年来被诟病的老话题,在今年被热点关注。到底“地沟油”是如何加工的,到底会不会如公众担心的被食用,本报对此进行实地调查。­

­

        调查:“地沟油”的学名为:废弃食用油脂,其一般是以动植物油混合状态出现,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饱和脂肪酸甘油脂)。­

­

        经过调查“地沟油”的主要产生分为三种,(一)、餐饮业的厨余垃圾(俗称泔水、潲水),(二)、餐饮业排污口设置的隔油池,(三)、油炸食品餐饮业(如肯德基)的更换油。(另外城市下水管网靠近餐饮业位置的留泥井处也有少部分),如果统一称为“废食用油”更贴切。­

­

        一、 对餐饮业的厨余垃圾(俗称泔水)收集加工点的调查情况:­

­

        图片­

        穿梭在城市的泔水收集车,停放在郊区一处加工点外­

­

        图片­

        正在加工锅的泔水,散发着恶臭­

­

        图片­

        居然在这种环境下还在熏制腊肉腊鱼。(老板称用于自己吃)­

­

        图片­

        充满着剩饭菜等的泔水­

­

        图片­

        捞取掉油后的泔水渣用于作为加工点配套的猪场的饲料­

­

        图片­

        捞取出来的油被灌装进桶,漏斗里桔黄色稠稠的就是­

­

        图片­

        加工点脏乱的现场­

­

        经过暗访询问加工点的老板,其捞取出来的油,是被人以每公斤3元的价格收走,用于做动物饲料用油。­

        分析: 泔水是餐饮行业将顾客吃剩的饭菜和汤水收集到一起得到,泔水中除了主要成分为食用油(不饱和的高级脂肪酸甘油脂)外,还混有污水、厨余垃圾和洗涤剂.将其投入到铁锅中进行高温加热,促使水、油分离。油的比重比较小,一般浮在上层,颜色比较深。粗油(含有水和其它杂质)通过过滤器过滤,去色,去味等程序处理后,重新得到的油脂,这些油脂看起来比较清澈。可能进入餐饮市场。­

        小加工点只出售粗油,不进行深加工,大型酒店的泔水一般需要支付费用,如果一家2万元的年费用,加工点可从这家的泔水里,提出粗油价值约4万元。而用于喂猪的饲料等于不花钱。因为场地和猪的数量限制问题,这种小加工点较分散,且数量较多。­

        油炸食品餐饮业的更换油一般也被放入此类加工点被加工成粗油。­

        粗油如果要被处理成食用油,除开上述处理外,还存在去除油中水分的问题,此种成本较高,需要高温蒸馏,而价格决定了此种食用油很难进行去除水分的工序。­

­

        二、对餐饮业排污口设置的隔油池等地方收集的油加工点的调查情况:(真正意义上的地沟油)­

­

        图片­

        这是排污口设置的隔油池(下水管网留泥井)收集来的原材料 恶臭、部分含有粪便­

­

        图片­

        原材料被放置在设备内加温到沸点后加入浓硫酸­

­

        图片­

        浓硫酸添加后约8小时,上层油被捞取,可见清澈的中间水层,渣层在最低­

­

        图片­

        捞取上层油至桶内 黄色的就是产品粗油,约4元每公斤­

­

        图片­

        下层的渣,混合木屑后,通过压榨还可提出少量油;中层的水则放出进沼气池处理­

­

        图片­

        已经装桶的产品(粗油),此加工点较大,也不深加工,只出售粗油­

­

        分析:地沟油的简单的工业流程:地沟油通过在加热的条件下,用浓硫酸酸化分层提取上层粗油。再加入工业酒精,分子间发生酯交换,从而生成含杂质的生物柴油。经过静置,分离,净化,蒸馏,除色,除水,从而生产出汽车上使用的生物柴油。粗油也可以作为其他化工企业(如油漆、肥皂)的原材料。­

­

        此种加工点一般较大,无需配置猪场消耗渣,因为散发恶臭,建设地点选择在郊区人少的地方。­

        地沟油收集者一般不需支付费用给餐饮业主,但需要附带清理隔油池,部分餐饮业隔油池与厕所化粪池一体,收集难度比泔水大。­

­

        综合分析:­

        地沟油与泔水油在收集时存在时间区别,泔水每天都会收集,而地沟油一般每周收集一次,两者存在质量的不同,泔水油来源单一,而地沟油含其他杂物多,且加工工艺不同,前者需要有猪场配合,后者需酸化提取等。初步调查发现,两者“各行其道”。­

        泔水油(含油炸更换油),因为只需经过蒸煮加温,提前上层油,其来源单一,质量相对稳定,提成粗油后,再经过简单过滤、脱色、去味的加工(其粗油尚有油香),成本比较低,加工成为劣质食用油回流到餐饮业的可能性较大。但这种油口感不好,水分多,入口后能感觉到,特别是用在青菜上。­

        地沟油(含留泥井提取),因为其必须经过酸化分层才能高效提取,所以其粗油一般均是酸化后的油,这种油简单过滤无法清澈,难以改变浑浊的形态,且粗油非常臭,颜色很深,脱色、去味成本很高。其粗油销售价已经达到4元一公斤(合法用途),如再加上一系列成本高的加工为食用油,价格与正规的食用油几乎接近,没有利益空间,加工成为劣质食用油回流到餐饮业的可能性极低。­

        经过调查,“地沟油”回流餐饮业事实存在,但鉴于合法用途的收购(粗油)价也不低,且从粗油加工成食用油,销售价(不可能按照正规食用油价格)并不高,记者认为“地沟油”上餐桌的量不会太大,适当加以管理和产业引导即可杜绝,公众无需恐慌,更没有必要“厌食症”。­

­

        项目可研:­

        “地沟油”回收利用项目存在较高收益,完全可吸引正规的公司参与经营。­

        在每个城市建设几家专门处理泔水油、地沟油等废弃食用油的企业,由他们加工粗油,再监管其提供给合法用途的下游企业。­

­

        加工企业必须办理相关手续,不能选择性的收集,目前已经有设备可以将泔水的渣压榨,提供给下游动物饲料企业,无需配套猪场(养殖污染)。地沟油的处理则必须考虑二次污染的问题:­

        恶臭:可以选址偏僻,封闭生产。­

        废水:设置沼气池,先行处理。对酸进行中和,再配套设备处置,可满足达标排放。­

        废渣:可以送城市固废垃圾场填埋。­

        废气:加温燃料产生的,有成熟技术可以处理。­

­建议:­

        从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罪入手,对非法经营者采取刑事打击的震慑,提高违法成本。对餐饮业非法提供“地沟油”给无资质者处理,严格实施处罚(目前已有地方立法)。­

        监管很难常态,此项目的利益随时可以吸引非法者进入,而废弃食用油必须回收,既是资源再利用,也可减少水体污染,减轻城市污水处理厂压力。所以监管部门合理引导合法企业进驻此市场,规范管理,才是解决此问题的唯一方法。­

        如果能把“地沟油”管理得百分之十的象“敏感词”,公众的食用油安全就可以得到彻底保证,只要监管部门随时随刻“敏感”对待“地沟油”,哪里还会有上餐桌的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