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
江苏睢宁县创造发明了史无前例的“良民”评级,将每个公民私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入了大众信用征集系统,如被评为“招商引资、平民英雄”获表彰+20分,恶意欠缴电话费-20分。县委书记高调称要“严管民风”,让群众“一处守信,处处受益;一处失信,处处制约”。(3月26日《南方都市报》)
老实讲,这个“良民”称呼听起来叫人反感,且不说在中国人民遭受屈辱的那一段历史里,“良民证”曾是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统治工具,就是在现代社会,给民众打上“良民”标签与浩浩汤汤的历史潮流也不太协调。但阅读新闻才发现,江苏睢宁县这个“良民”称呼只是媒体加的,准确的名称是“大众信用信息征集及信用”,简单地讲,就是扩大版的个人信用情况,而且推行这个系统的目的是为了要让群众“一处守信,处处受益;一处失信,处处制约”。
据研究,我们这个社会,由于信用不好,国内市场的经济损失数额巨大,有人说是6000亿元,也有人说是9000亿元。因此,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发达国家的个人信用比我们好,并不是他们的素质天生比我们高,而是因为他们有一套办法,简单地说,就是让不讲信用的人吃亏,让讲信用的人得到好处。显然,我们更多的是“老实人吃亏”,进而出现逆选择,不讲信用的人越来越多。对此,我们尽管明白需要遏制这种趋势的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裹足不前。现在,睢宁县一个小县城竟在这方面做出了行动,对此我们不仅不应该批评,还应该鼓励。
与此类似的是四川巴中市白庙乡政府的财政公开,被网友誉为中国第一个“全裸”乡政府,在刚开始舆论几乎一致的好评之后,有冷静、客观的媒体提出了质疑,认为公开的不够彻底——只公开了公务费支出,认为是一场秀——墙内开花墙外香,当地人并不清楚,等等。最新一期的《中国新闻周刊》采访到财政公开的幕后,让我们看到了这一公开的难度,巴中市党校副校长王国旗是幕后推手,他在巴中市主持政府工作的一位领导支持下,寻求政府部门和各级乡政府的公开要求,被拒绝了三四十次,最后才在白庙乡找到突破口。由此可见,改革是如此之难。
同样,睢宁县何尝不是一种改革?在这场征信体系实验里,是县委书记王天琦的个人努力。无论是白庙乡政府不彻底,甚至被称为秀的“全裸”,还是睢宁县这样一个备受质疑的“良民”,都是个性领导推动的结果。个性领导推动某一项改革,固然会有“人治”、“人走政息”的问题,但在目前,在事关复杂问题、体制问题的改革,现实中遭到普遍阻力的情况下,这些个性领导的个性之举,就是中国复杂问题、体制问题改革的突破口。对于这样的开路先锋,哪怕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也应该给予支持,而不是当头一棒。中国事关复杂问题、体制问题的改革,需要个性领导的勇气,但更需要社会为这些个性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由此,我们不妨给“良民证”多一些宽容。
http://news.163.com/10/0326/07/62MDA81M000146BD.html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3-26/1001199465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