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去武汉参观了第七届武汉太阳能品牌产品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国(武汉)太阳能春季招商博览会,虽然时间比较紧促,但是也有很多收获,受益良多。
一、 规模大、档次高,难掩不足。
武汉展会应该是进入2010以来,太阳能行业规格最高的一届展会了,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太阳能品牌包括太阳雨、四季沐歌、皇明、亿家能、桑夏、美大、辉煌、清华阳光、华扬、天普、澳柯玛、元升、太标、一通等基本全部参与,仅有力诺瑞特、桑乐没有参与。并且各品牌在特装展位设计以及推广等方面都采取了比较大力度的举措。
不足1:行业领袖品牌对该类展会参与主动性不强。有影响力的企业领袖只有天普程翠英参与;皇明只是做样子;去年参会的力诺和桑乐连样子都懒的做了。包括元升、桑夏、华扬等,从细节看重视程度已不在此。
说明:大品牌的公关营销重心和资源已经向上(针对行业外的公众、媒体和政府)、向下(投入市场终端),行业展会是新中标家电下乡企业和三线以下品牌发力的平台。但并不是展会不重要,保持行业内的声音和活力是必要的,目的要搞清楚了。
不足2:行业协会的组织策划能力有限,没有提升行业发展的大思路和举措。去年还有共推太阳能下乡的座谈会以及能效标识的培训会,对行业的推动显而易见。今年只有一个十大品牌的颁奖,对形成行业共识,推动行业发展的“家电下乡问题讨论和举措”或者“太阳能与工程结合”的政策扶持,或者行业年会形成的一些决策和思路,都没有推动。
不足3:领袖企业的不重视,行业协会的无推动,导致亮点少,特别是新产品和新技术层面。
说明:一些杂牌、模仿企业参与的少,也说明行业环境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净化。
不足4:行业企业对借势能力不足,公关意识不强。具体体现为“低碳”已成为媒体和国家层面关注的热点,太阳能行业应该有更多声音,但几乎集体失声。个别企业仅限宣传,无好的倡议或举措。
二、 伴随竞争的加强,品牌化已经成为行业主流和必然选择。
在武汉展会参观,比较印象深刻的一点,不管是大品牌还是小品牌,在品牌建设上都投入了比较大的力度。在展厅设计上更加美观、规范,凸显品牌的个性和特色;在样机布置上,加强了对明星机的包装;在品牌宣传上,单页、展板、气模人、展架、易拉宝、地贴、演示道具等等综合造势;在宣传概念上,注重诉求差异化,注重传播定位,像中科蓝天还提出了“王伟教育基金”,并围绕进行推广;在宣品设计上,文案与美案更精致。
三、 越来越多的专业公司提供智力服务,社会人才慢慢进入太阳能行业
为了打造品牌化的需要,很多公司越来越多的引入了外脑公司的支持。例如奥克斯、中科蓝天、日源、五星、浴普索兰等在品牌推广上都有了很大改观。尤其是五星在引入咨询公司之后,明确提出了“平板太阳能领导者”的定位,并依据这一定位,展开系列的推广,譬如展位设计上对品牌定位的宣传,平面设计上对品牌定位的系统包装,产品特别是明星产品对品牌定位的承载,还是能看出系统化的思路。但其他企业,包括皇明签约采纳,在展会没有看到新的亮点。
四、 行业内人才流动加快、专业化的人才少
从参展企业的营销管理人才看,经过了十年的发展之后,一批熟悉市场的大品牌的营销人才成为各企业重点争夺的对象,人才的流动明显加快。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市场一线的市场人员,尤其是一些中小品牌的从业人员还比较缺乏成熟的营销推广技能,专业化的人才还比较匮乏,从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发展的创新和规范化。
五、 太阳能工程产品与平板太阳能成为展位新的亮点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省市强制安装太阳能,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工程产品与平板太阳能受到了更多的企业的关注,几乎所有的大品牌都推出了工程产品和平板太阳能,除五星定位平板太阳能领导者之外,一些小品牌直接定位在工程市场,市场越来越细分,企业的定位也越来越细,有的定位工程,有的定位平板,有的号称区域老大,譬如太标在云南。
六、 工程推荐会、招商会、经销商会、营销会依然很热,效果待定。
借助展会,各品牌纷纷继续开展各类推荐会,除武展中心的几个会议外,周边各酒店会议室均已被预定。各类人物粉墨登场,各种策划公司鼎力支持,但总体效果一般,几乎没有几个经销商参与,大部分是行业内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