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五卷》命名说明


 
Qcy乔春阳乔兄说:
 
··· ···《资本论》第四卷好像已有,是在马先生走后百年才出版。不过因为考茨基的修改,有些观点被扭曲。如果这点没错,你该续写第五卷。不知正确否?望不吝赐教。
 
唐黔:
 
谢谢乔兄!
谢谢您在这里的谦虚的批评指正。
是的, 您指出了我的一个脸红的不足:《资本论》第四卷的确已经存在。
我为自己的知识的不完全和考证的认真程度的不够而惭愧.
 
根据博友乔春阳先生的提醒,现在重新查证资料,以弥补我在这方面知识的不足:
 
一,关于《资本论》第四卷的产生
 
 
《资本论》
“... ...
《资本论》问世史考
  马克思呕心沥血写作《资本论》花费了40年时间,在这期间他留下了浩繁的创作手稿。马克思为构建他那庞大而又深邃的劳动价值学说耗费了毕生精力,生前仅来得及正式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在马克思去世之前《资本论》其余各卷均未能问世,哪怕像手抄本之类也未曾见流传于世间。马克思去世以后,恩格斯为完成马克思的夙愿,精心整理马克思的手稿,直到1885年《资本论》第二卷方能与读者见面,而第三卷延至1894年才得以公诸于世。从第一卷的正式出版到第三卷的公开面世,期间相距27年。至于《资本论》第四卷的问世时间更晚。恩格斯临终之前深知已来不及完成第四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只得托付给考茨基等人。1905年至1910年,考茨基终于将第四卷分别整理出版。考茨基在整理马克思手稿的过程中自作主张地做了许多删改和变动,再加上其他一些政治方面的原因,这个第四卷的版本实际上被否定了。我们现在见到的《资本论》第四卷最早的版本,已是前苏联于1954年至1961年间重新根据马克思手稿整理出版的俄文版本。如果以这一版本的问世时间为准,《资本论》第四卷的真正问世相距第一卷的正式出版已经遥隔一个世纪之久···”
 
 
二: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初步计划:
 
以下同是摘自百度知道(http://baike.baidu.com/view/73340.htm):
《资本论》的书目结构

马克思在第一版序言中指出:“这部著作的第二卷将探讨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册)和总过程的各种形式(第三册),第三卷即最后一卷(第四册)将探讨理论史。”马克思在1866年10月13日给库格曼的信中写道:“全部著作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册 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册 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册 总过程的各种形式。第四册 理论史。” 现在出版的《资本论》的分卷情况,和马克思当时的设想不尽相同。《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马克思继续进行第一卷的修改和译文校订工作,并对第二卷和第三卷的手稿进行反复修改,但由于国际工人协会活动占用马克思大量的时间和他自己身体状况的恶化,第二、三卷未能及时出版,他就逝世了。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继承马克思未竟的事业,把《资本论》“第二册”、“第三册”整理为第二卷和第三卷,并分别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恩格斯在世时,曾打算整理出版《资本论》第四卷(理论史),可惜他未能实现这个愿望,后来由考茨基整理它当作独立著作于1904年、1905年、1910年分三卷出版。现在仍把它作为 《资本论》的第四卷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但是,考茨基把它作为一部与《资本论》平行的独立著作,命名为《剩余价值学说史》。

总的来说,恩格斯对《资本论》的结构是没有变动的,变动的只是分卷和名称。
《资本论》以剩余价值为中心贯穿全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本书都是以剩余价值为中心的”。
《资本论》第一卷是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这是暂时撇开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来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
《资本论》第二卷是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这是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来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资本论》第三卷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研究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如商业资本、生息资本等)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如商业利润、利息、地租等),这是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统一,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资本论》第四卷是系统地分析批判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说,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学说史。 

 

以下摘自大唐资料库(http://info.datang.net/Z/Z1870.HTM):
 
《资本论》(Das Kapital Kritik der politischen  ekonomie)

 
 马克思撰写的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状态为研究对象,科学地揭示它的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辩证过程的著作。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创造性地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状态作了全面的分析。不仅通过对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生产总过程的分析,以确凿的经济事实证明了物质料生产的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证时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泉;而且通过对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的分析,深刻地论证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资本论》不仅是经济学,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资本论》全书共4卷,第一卷德文版于1867年9月在德国汉堡正式出版,第二、三卷在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第四卷于1905~1910年由考茨基整理后出版。1954~1961年,苏联马列主义研究院按马《资本论》1867年版第一卷封面克思原稿出版《资本论》第四卷俄文版,使《资本论》第一次完整地公诸于世。《资本论》1~4卷中文版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翻译、人民出版社于1972~1974年陆续出版的。
 
再:来源同上,百度知道:《资本论》第四卷的由来:
“… …第四卷是马克思阅读前人著述留下的读书笔记和思考提纲,… …”
 
 
那就是说,整个第四卷,(这里指1954~1961年,苏联马列主义研究院按《资本论》1867年版第一卷封面马克思原稿出版的《资本论》第四卷俄文版),实际上是马克思先生的读书笔记。
那么马克思先生的《资本论》第四卷就更有存在的必要性。因为,马克思先生的思维和考察点,都体现在他的读书笔记的记录中了,对读者更好更准确地理解他在第一至三卷中的结论性的论述, 有很强的说明和印证作用。正如我之前曾经打算将《资本论·第五卷》的第一部分,安排来记录自己的读书笔记一样。一方面是自己给读书笔记一个系统记录的地方,同时,笔记的过程,就是思考和论证的过程,从追求解惑者的角度来说,这个部分可能比结论更重要。
 
由此可以知道,《资本论》第四卷是许多人都已经接受的一个版本。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我的计划是在第三卷之后续写。 现在知道了,那再继续用同一个卷号就不对了。
 
 
基于此,我正在努力去续写的部分,就定名为《资本论·第五卷》。
 
以此回复并感谢qcy乔兄关于“五卷一说是否定论,请再查证一下”的建议。
 
谢谢!
 
唐黔
200806022252初稿
200911120009第一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