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义养生
作者:曾军庆
什么是人性?thinkmost认为,人性就是无生命物所具备的那种物质性(耗散、物理化学性质)、植物所具备的那种生物性(新陈代谢)、一般动物所具备的动物性(情欲和本能)、人性(自我意识、思维和智能)与神性(超越自我、超越个体)的合一。
Thinkmost由自己对人性的认识,联系到对健康养生的认识,就很自然的想到:人的健康也包括物质所具备的耗散层面、植物所具备的生理层面、动物所具备的情欲心理层面、人具备的社会适应层面、思维智能层面以及精神道德层面。
谈到生理层面,中国成语“明哲保身”的“身”即是这个层面,佛家称之为“臭皮囊”,道家讲“性命双修”中的“命”的部分。显然从儒家、基督和佛家来看都很鄙视仅仅护着个“臭皮囊”。儒家说:“舍生取义,杀生成仁”,就是说“仁义”比“肉身生命”更重要。据此,thinkmost提出“广义养生”的概念,这就是说,人不仅要养护狭义的肉体生命,因为仅仅像植物一样会新陈代谢是不够的,还要养护心理生命(情感、欲望、思维、意志),更有甚者,需要养护精神生命(超越自我的层面),而佛家的”没有分别心和界限感”,儒家的“仁者爱人”及基督“博爱”等思想,正是把养生的范围推延到了个体生命以外的其他个体甚至其他类型的生命(动物)。
据此,thinkmost认为广义养生显然应该包含这些意思。广义养生是生态的、广义的养生。与儒家、基督教、佛家思想也浑然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