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往昔之井”涌泉
当一个人离开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心存深深地感恩之心,时不时地深潜到儿时那眼往昔之井中,他一定会找到生命的激情和力量的源泉。
王育琨/文
在世界的某个地方,有一个称之为“往昔之井”的地方,无意间人们将“往昔之井”储存的“智慧”作为自己的新思路、灵感、创造力和生命力。在我们兄弟姐妹的心目中,老爹老娘就是我们的智慧之井,是我们的生命力之源。老爹老娘的价值超出了“时间性”,始终放射出出内在的光华和散发出美好的气息,已经开始获得永恒的沉静的目光。
老娘是我用之不竭的往昔之井和智慧之井。2008年,受老娘的无私和大爱的启发,我出版了影响深远的《解放中国企业人心灵》。受老娘头拱地精神的启发,2009年10月,我又推出了畅销书《答案永远在现场》。该书没有做什么宣传,就几度登上不同城市的排行榜。2009年10月份第一次印刷,2010年1月份就第二次印刷,2010年3月底第3次印刷了。
确实,老娘没有走。她已经与我融为一体。一种爱的力量正在我身上汇集,一种清新的视野正在形成,一种圆融的意识正在展开。地头力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情绪和精神中云酿出来的。
每人都有一眼“往昔之井”——自儿时形成的智慧与经验。潜意识或者是显意识,常常会把困境中的人们领进那口井内。在金融危机铺天盖地袭来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老娘在我小时候常说的两句话:“头拱地往前走”,“车到山前必有路,出水才看两腿泥”。正是这样平常的两句话,启迪我找到了中国企业渡过大危机的“地头力”。
老娘离开我,已经整整3年了。我像是插在花瓶里的花朵,看上去还鲜艳,实际上没有根了。我已界知天命的岁数,却还是感觉像个孤儿。悲痛沉下来以后,涌现出来的是力量。在今年的一连串演讲中,我最后都会提到老娘。老娘头拱地迎困难而上的地头力,还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企业家。
娘压弯了自己的腰,却挺直了儿女们的脊梁。她没上过学,不识字,却喜欢看孩子们学习。每逢晚上,儿女们只要说看书,她就会让点上那能照亮儿女前途的煤油灯。1961年大哥考进了南开大学,1963年大姐考进了鞍山钢铁学院。在我们村许多人家,孩子只有两三个,他们中很多人却读不完中学,就要回家干活挣工分。娘没有这么短视。她常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出水才看两腿泥”。
富者拥有过多,因而碌碌无为。家境贫寒,使娘身上的潜能得到了最充分的释放。她常年忘我地劳作,从不吐露一个“苦”字,大嗓门说话,爽朗地大笑,以她独特的方式相夫教子。或许由于她心灵的纯净,超强的劳作并没有损害她的健康,晚年除了腿脚不利索,身体还一直很硬朗,面容红润祥和皮肤白嫩透亮。看来,磨难和危机,是成就一个人最为重要的东西。老娘走的那天,村里有500多人来送行。
一个山东乡下不识字的小脚女人,怎么能有如此的大能和造化?
老娘的那股大能,不是从文明教化过的心智中产生的,而是发源于她的大爱。爱就是单纯、干净、无我。她的心智从来没有去提醒她,哪里是能量的极限,哪些可以驾驭,哪些会危及健康。一如那些郁郁葱葱以万年计的原始森林,娘没有自己,没有任何心智能够去局限她的能量。一旦专注于当下需要做的事情,她圆融的大能便源源不断地喷涌出来。
顿悟到这一层,哀痛的心悄然消失,一种爱的力量开始在我身上汇集,一种清新的视野正在形成,一种圆融意识正在展开。一切有形者,经这里塑造;一切无形者,在这里形成。
我确信,老娘的地头力,是绵延了亿万年能量的显现,可以传递给我,可以传递给你,也可以传递给中国企业。那是一种境界,那是一种思维,更是一种头拱地往前走的行为。
把这种安心、极致、精进的心态与力量刻画最到位的,还是诗人哲学家纪伯伦。他写道:
生活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
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
一切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
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
当你们带着爱工作时,你们就与自己、与他人、与上帝合为一体。
什么是带着爱去工作?
是将你心中的丝线织成布衣,仿佛你的挚爱将穿上这衣衫;
是带着热情建房筑屋,仿佛你的挚爱将居住其中;
是带着深情播种,带着喜悦收获,仿佛你的挚爱将品尝果实;
是将你灵魂的气息注入你的所有制品;
是意识到所有受福德逝者都在身边注视着你。
——纪伯伦:《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