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报酬跟涨不跟落,国企岂能不亏?


国企特别是垄断央企高管收入收入畸高,而且往往是旱涝保收,不跟市场接轨,不与经济效益挂钩,一直备受舆论和公众质疑,然而,多少年过去了,尽管相关主管部门也出台了所谓的限薪令,但情况似乎并不见丝毫好转,甚而出现了像中铝这样净利润巨幅下降,高管收入不降反升的咄咄怪事。
诚然,中铝出现的巨额亏损,主要因为受全球金融危机和铝产品市场处于行业周期低谷的不利影响,其主导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出现大幅下跌,生产经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所致。但是,不合理的薪酬考核机制,使得企业高管缺少减亏、扭亏的压力、动力,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了30年,绝大部分企业都从计划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彻底改变了过去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效益好差一个样的分配格局,激发了企业活力,增强了竞争动力,磨砺了应对危机、化解风险的能力。可国有企业却仍然沿用着计划经济的分配模式,工资不与劳动挂钩,报酬不与贡献挂钩,收入不与效益挂钩,高管们端着铁饭碗,吃着大锅饭。
当经营业绩好时,国企高管的收入就参照市场经济的办法“水涨船高”,而当经营业绩不理想时,他们则依照计划经济的模式享受相应级别的高薪,过着坐赢不输、高枕无忧的日子,从而时常出现高管薪酬与企业效益严重倒挂现象。净利润同比降幅高达52824%,年薪反而有所增长,在这种病态的分配机制面前,国企不出现巨亏才怪。
不少国有企业主要靠政策、资源、垄断地位等方面维系着企业的经营发展,由于没有与经营业绩、盈亏、风险紧密挂钩的科学、激励机制,使得高管们缺失应有的开拓进取精神。一旦出现业绩下降、经营亏本,首先想到的是向国家打报告、要政策、索补贴,而不是市场竞争的路径。这不但遏制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造成市场竞争和社会分配上的不公平。中铝的巨亏与高管薪酬的上涨,再一次提示我们,该是将国企高管收入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