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汽车大规模召回事件的教训


丰田汽车在北美召回850万辆可能发生突然加速事故的车辆,引起了中国消费者、车企和媒体的极大关注。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问题:丰田汽车公司怎么了?

 
丰田社长丰田章男上周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以及本周在中国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召回事件的出现是和“过去几年业务持续高速发展有一定关系的,我们企业的发展速度过快,员工和组织机构的成长和发展并没有跟上,才导致了这么多问题的出现。”
 
福特的前车之鉴
用古语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来形容本次震惊世界的丰田召回事件是最贴切不过了。真是十年一个轮回。2000年那场震惊美国朝野的福特汽车和普利司通公司的轮胎召回案,涉及到650万条轮胎的召回和88件高速公路交通死亡事故,最终让福特亏损了几十亿美元,一蹶不振挣扎了数年。
 
这次丰田召回案涉及到的数量之巨高达850万辆,也牵涉到正被集体起诉中的30多件交通死亡事故。丰田因召回事件在北美市场份额下跌的结果已显现出来,而最后导致直接财务损失和间接品牌价值损失目前则难以预测。
 
罪与罚          
在美国的丰田车主向联邦交通部或其下属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投诉车辆突然加速的故障现象,足以让丰田实施相关召回程序,哪怕数量涉及到850万辆之巨。NHTSA认为丰田实施召回阻滞、懈怠或隐瞒拖延,可以启动行政罚款,其最高限额只到1,640万美元。
 
美国交通部公布数据称消费者向美国政府提交的有关丰田汽车意外加速事故的投诉显示故障已经导致34人因此丧生,根据美国司法惯例,交通部可以公布消费者投诉的结果,甚至涉及到交通事故人身伤亡事故统计,但不能据此直接给汽车公司“定罪”,消费者可以通过单体或者集体诉讼向法院起诉,伸张其经济权益,但法院必须根据技术证据上是否确凿来判案。
 
至今NHTSA的专家团队和实验室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查明丰田召回案所涉及的产品技术缺陷,丰田本身也没能拿出最后技术结论。因此,现在美国有关律师组织对丰田的集体诉讼时机不够成熟。目前就预测丰田将面临几十亿美元赔偿的集体诉讼标为时过早。现阶段丰田所遭受的损失体现在市场份额下跌,导致销量和利润双双受挫,企业形象、顾客忠诚度和品牌美誉度下跌,影响到企业预期收益,企业股价下跌影响到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收益。
 
听证会——政客的例行公事
由于丰田召回案被美国媒体一波又一波地放大,连篇累牍地拨撩读者的神经,酿成近期全美最受瞩目之事,终于引发了美国政界的介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三个委员会分别接连举办三个听证会,甚至要求远在日本的丰田社长丰田章男到达华盛顿国会山参加第二场听证会,“过堂”作证,加上美证监委提出的质询、联邦大陪审团和纽约市南区法院发出传票等,一时成为全球焦点事件。其实美国国会举办各种听证会是美国政治系统运营中的例行公事,丰田已不仅仅是一家日本的公司,丰田美国公司本身羽翼丰满,成为美国本土几家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由于丰田在美国的子公司与日本母公司的连带责任关系,丰田全球社长被要求到美国去“说清楚”也不足为怪。
 
在听证会上国会议员们端出咄咄逼人、言辞尖刻的姿态,是美国政客在类似听证会上所必须表现出来的“职业工作态度”,并非专对外国企业掌门人的特殊“修理”。2000年9月7日国会参众两院有关委员会花了13个小时在听证会上,福特和普利司通的CEO曾出席过多次听证会受到质询。今非昔比,在10年前那场对福特轮胎召回案的听证会中,曾安排一名正等待免费换胎和座椅的SUV车主作证。而本次丰田召回听证会上则安排一名因故障惊吓却最终安然无恙停车的车主声泪俱下哭诉丰田车突然加速的动人场景。前年底美国“三大”董事长们去国会山申请资金求援,在听证会上也被议员们反复质询甚至冷嘲热讽,迫使通用汽车董事长瓦格纳不敢第二次再坐专机去华盛顿,自己在冰天雪地里驱车850公里去国会山。
 
阴谋与情绪
丰田在美国已经建立起14家以上的汽车制造厂,但丰田对美国来说仍是外来品牌。美国国会举办听证会要求刚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的CEO出席听证和作证吸引了全球的眼球。
 
伴随着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美国的汽车产业自08年以来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冲击。通用汽车的员工数目从10年前20万名裁减到目前6万名,市场份额从顶峰时期的51%降到目前的20%以下。通用汽车股价曾跌破到1美元以下,最终去年被拖入破产保护境地。美国政府注入巨额资金成为通用汽车最大的控股股东。克莱斯勒公司也被迫出售给意大利菲亚特集团。如果代表美国本土汽车势力象征的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不能尽快摆脱困境,美国政府因巨额注资必将承担不能承受之重,事关美国国家利益、政府责任和纳税人权益保障。
 
美国尚未摆脱经济危机重创后遗症,难以振兴积重难返的美国制造业,同时面对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这使美国朝野蔓延着一种焦虑、急躁、愤懑等情绪的综合症,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丰田召回事件正好提供了一种社会性情绪的宣泄出口。但据此扣上 “美国阴谋”的帽子,意图借丰田召回时间打压日本企业,则过于夸张、臆想和牵强。国会议员们和媒体集体式“修理”丰田的用意,未必是为通用汽车或其他美企张目。尽管显性的“美国阴谋论”不一定成立,但隐形的排斥占居市场主流的外国品牌的“意识流”可能暗潮涌动。
 
虽然至今美国政府尚未正式对此明确表态,但一些国会议员们的高调“发难”显露出很有典型意义的某种情绪和态度。在听证会上议员们有他们特有的方式质询丰田章男并强行要求他仅用是/否一字作答,假设反问咄咄逼人的议员们是否只是为了消费者的安全利益着想考虑还是另有它图,估计用“是”作答也未必出于肺腑之言。
 
神话破灭与TPS寿数
由于丰田中途崛起,终于超越了所有汽车产业老牌帝国的排位,丰田神话油然而生,包括赢得几乎所有竞争对手对丰田的行业地位尊崇和仿效学习。但是,凡是对企业过分神话都是含有相当的泡沫,在企业顺风顺水之际不会有人主动去戳破。当企业突遇危机之时,往往舆论对企业的评价会滑到另一个极端,不客观地过多过广予以否定一切,这就是社会舆论的不稳定性。正像不能因通用汽车滑入破产保护,从而否定通用在汽车技术领域中的厚积薄发。TPS虽源于丰田,最终上升为一种管理思想,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共享财富,甚至已经扩展到汽车业之外的其他制造业和服务业。因丰田召回事件而彻底否定丰田成为行业翘楚中的各种成功经验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丰田汽车毕竟在北美市场有着多达2千万的客户群体。
 
丰田大规模召回质量问题车辆的原因恰恰是违背了自己创造的TPS生产方式。丰田章男在华盛顿指出了造成召回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企业的发展速度过快,员工和组织机构的成长和发展并没有跟上,才导致了这么多问题的出现。”但更深层次的原因他似乎在北京的媒体见面会上才提及:发展速度超过了对人才培养和人才成长的速度;造车的理念的正确顺序,即安全、质量、数量被颠倒了;成本考虑从原来“放在后边一位的”变成“事业重心朝着收益为主这样的方向去发展了”。真正要确切回答“丰田怎么了”似乎还有待于对于安全事故以及丰田汽车公司应对事故和召回的制度作进一步的探索和挖掘。
 
现在是全面考验丰田自身的纠错能力的关键时期,成败将决定丰田是否能够维系来之不易的行业地位,而不是暂坐短命的行业老大宝座。
 
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尤其是在迅速扩张而且在窥视欧洲和北美市场的新兴本地车企,丰田汽车的安全隐患和大规模召回无疑是一次及时的警钟。任何一个成功的汽车企业必然要把汽车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而客户和消费者的安全和利益相比起汽车企业的成本和利润绝对是更加重要。
 
作者:邢文军、钟师 本文原刊于中国汽车要闻Vol.4 No.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