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促进产业发展带来无限商机


    三网融合已经讲了十多年,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以说阻碍三网融合的技术问题已经不再存在,但三网融合始终只停留在部分地区、项目,而未能取得重大实质性进展。其根本原因是市场准入产生的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

    三网融合的实质是广电和电信之间的市场准入问题。电信业要求开展增值业务,进入广播电视传输、分发和运营市场,而广电业要求进入话音和互联网接入业务。对于广电而言广播电视是基础业务,而对电信业,话音是基础业务(新电信法草案将数据业务列入基础业务)。这种以己方的增值业务方式进入对方的基础业务的要求,必然遭到对方的地址和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出现了双向准入问题。

    实际上对于电信业而言,固网话音业务已经是夕阳业务,今天电信业并不介意广电进入话音市场,今天广电也明白进入话音市场已无利可图。今天问题已经不在话音业务而是互联网接入业务。其实,长期以来互联网接入业务并不是电信的基础业务,而是增值业务。只是在最近的新电信法草案中才被列为基础业务。既然互联网接入业务对于广电和电信而言都是增值业务,那么在此基础上实现三网融合应该是双方最可能接受的。但是国家将互联网ISP的执照颁发权给了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而广电则掌握网络视频和IPTV及网络电视(互联网电视)的牌照。双方各以手中的权力制肘,成为推进三网融合的主要障碍。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对于双方准入有如下陈述:“符合条件的广播电视企业可以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符合条件的电信企业可以从事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鼓励广电企业和电信企业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三网融合的基础是互联网。今天电信和广电的主要业务都正在转移到互联网上。电信业面向广大消费者的数据业务是运营在互联网上的。互联网已经成为电信的基础网络。而广播电视业务也逐渐从频道转移到互联网。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的融合已经成为发展的大趋势。中国网络电视台上线揭开了网络电视台大发展的序幕。近年来广电部门通过推行网台分离和制播分离将传输和内容制作从电视台分离出去,向外开放,允许社会融资、商业运营。“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实际上已经向广电部门外开放,即便没有这次三网融合的文件,电信企业也可以参与。互联网成为广播电视的传播媒介,电信企业参与传输已是必然,而部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早已经是开放的。而电信企业实际上也没有进一步的需求,作为的播控平台网络电视台是不可能开放给电信企业的。但互联网上网络电视台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将为电信业带来无限商机。

对广电企业而言这次的三网融合文件是大有收获,获得了“可以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广电业发展宽带互联网接入的大门已经打开。三网融合将推进电视机和手机成为互联网终端,促进网络电视台和三屏联动的快速发展,带动一个庞大的产业链的发展。这也将加速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融合演进和快速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广电发展互联网业务、网络电视台、网络新媒体的大门已经打开,但是仍然面临一个与互联网骨干网连接的带宽成本偏高的问题。这个问题本次会议文件没有涉及,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瓶颈。

    目前我国互联网的基础网络的格局是:骨干网以两大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方为主,而在接入网中固网运营商也掌握着95%以上的宽带接入用户。目前这种两极垄断格局带来的最明显问题是:固网运营商“吃了原告吃被告”。一方面所有的内容服务商的服务器都连接到电信互联网上需要交纳服务器连接托管的费用,另一方接入服务服务商也需要缴纳接入的费用,带宽接入成本已经成为接入商的主要负担。而我国带宽价格偏高,比美国还高。据统计,视频网站总支出的60%-70%都投入在带宽成本上。以优酷为例,2008年收入总计3500万元,其中成本费用总计约1.5亿,而带宽成本就已经超过了1.2亿。上海“东方有线”宽带接入收入的一半用于支付与中国电信骨干网对接费。

    今天的广电要发展互联网业务发展网络电视台,带宽成本将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建设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问题的推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契机。广电应该结合自己的内容优势和用户优势,在中国有线已有全国光纤骨干网的基础上发展宽带互联网骨干网,连接整合的省级网络公司,联合ISP,甚至联合中国移动,建设云计算平台为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联动融合提供支撑环境。这样将形成来互联网上的“第三极”,形成互联网“三足鼎立”的模式,争取以对等模式进行免费结算。这将对于未来的竞争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个网络同时支持单向海量数据广播和宽带交互互联网业务,将在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融合演进中发挥重要作用。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