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购买的冰箱,今天送货上门。送货人先打了一个电话给我,问我在家吗,当确切地知道我在家以后,他告诉我,一小时以后把货送到,他还仔细地讯问了车行路线。一小时以后,货果真到了。送货人是一男一女,年龄四十左右。从两人在搬运过程中的对话和体态语言中,我立即作出了这样的判断,他们是一对夫妇。
我每一次和为我服务的人都喜欢做热切的交谈,自然今天也不会例外。
“冒昧地问一声,你们是两口子吗?”
“你的眼光真准,我两是一家子。”
“老家是那里?”
“安徽的。”
“来上海多久了?”
“两年多了。”
“小孩也来了吗?”
“来了,两个都来了。”
“不得了,你竟然有两个。”
“第一个大概是女的吧。”妻插进来说了。
“对的。”
“多大?”
“大的已经十六岁了。”
“在上海读书了吗?”妻又插话了。
“读了。老大今年考进了技校。”
“两三年后,她就可以有工作,攒钱了。”我赞美地说。
他们现在在宝山地区租赁了一套两室一厅房子,月租金500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们已经是新上海人了。
每每看到现在在为我服务的外来的新上海人,我都会感觉由衷的喜悦。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界的发展趋势,人口向城镇集中,高产的农田只需少量的农业人口,城市的繁荣需要大量的服务,服务经济是不断壮大的经济,是最有发展前景的经济。大量的外来人口为上海注入新鲜血液,为上海的繁荣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他们使城市充满生气。
搬运冰箱的两个人刚走,前来安装冰箱的工人就到了。他是一位青年工人,在我们的交谈中,了解到他已经来上海十几年了,他是南通人,目前还是单身,当然他和刚才两位又有点不同,他是技术工人了。他的举止和谈吐也上了一个高高的台阶。他已经能说地道的上海话,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上海人。
近二十几年里,上海从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来了很多外来者,他们把智力、技术、劳力、资金也一同带到了上海,使上海的经济、文化、科研的发展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我衷心感谢这些新上海人。个别上海人曾经在封闭的年代养就了地域高贵的自我陶醉感,有一些人不思进取,在新时代大踏步前进的时辰,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很有一点像澳大利亚或是北美的原住民,拿着国家给予的津贴,混混忳忳地过日子。我常常会对这些兄弟姐妹们说:“好自向外来的新上海人学习学习,勤于迎新,努力进取,不断提高,发奋有为。”
也有一些外来者,他们蔑视上海当地文化,甚至讨厌上海方言,在一些小范围里,就在上海的土地上,瞧不起讲上海话的人,这也有一点过分。
要融合相处,互补长短,上海是属于全国的,上海也是属于全世界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让人们更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