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关切甘肃的五件事温暖人心,要把甘肃建设好(赵秀峰/原创)温总理作为甘肃代表团的人大代表已有17个年头,总理依然记忆犹新。每次参加甘肃代表团的讨论,总是认真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给甘肃寄以厚望:前年和去年都希望甘肃做好几件事,今年又希望甘肃做好五件事。作为土生土长的甘肃人,怎么能不心情激动、心潮澎湃、有感而发呢?
温总理对甘肃有着深厚感情,大学毕业后在甘肃工作了十几年,作为甘肃的人大代表也有17年,他曾经用诗歌般的语言表达过自己的心情:“我忘不了祁连山,也忘不了戈壁滩,忘不了黑河、石羊河的水,还忘不了那胡杨林,更重要的是忘不了甘肃的老百姓。”总理的朴实话语,充满了淳朴气息,洋溢着脉脉温情,带着泥土芳香般的民生意识和人文关怀,温暖人心,沁人心脾。近三年连续到甘肃的考察,每次都在2600万陇原儿女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记得前年的3月6日,温总理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谈到:“作为甘肃代表,我关心并希望做好四件事,一是决不让民勤变成第二个罗布泊;二是一定要保护好敦煌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三是保护好祁连山冰川;四是防止黑河、石羊河流域沙化和河西走廊地区耕地盐碱化。”还是在前年人代会期间,温总理再次谈到了对甘肃的惦记:“其实,我惦记甘肃的事情还很多。我想再讲几件。第一就是要使甘肃经济有一个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必须重视结构调整、重视发展特色产业。我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第二点,我还惦记着甘肃生态环境的改善。甘肃的劣势就在缺水,生态环境恶劣。第三呢,我还惦记甘肃社会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教育、卫生、文化。第四呢,我还惦记甘肃人民的生活,特别是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在去年人大会期间,温总理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谈了他关心甘肃的扶贫、生态保护、灾后重建等三件事,我们都记忆犹新。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总理第三次与甘肃人大代表团一起参加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在听取了基层代表意见后,充分肯定了甘肃年年有进步。温总理接着说:“甘肃的山山水水,甘肃的老百姓都记在我心里,一直都没有忘。我每年都讲几件事,今年也一样。第一件事还是‘三农’,‘三农’工作任何时候都不可放松,农业、农村、农民始终是我们应该关心的重点。第二件事是要重视和发展支柱产业。过去我们讲的四大支柱产业,现在依然在甘肃有重要作用,但是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支柱产业应该重视调整改造,转变发展方式,延长产业链,提高精深加工的水平,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第三件事还是生态环境。甘肃所以苦,所以困难,所以任务艰巨,生态环境恶劣是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们必须一代一代人努力奋斗,来改变生态环境。第四件事是扶贫。我们要更加关注,特别是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第五件事是教育。再困难也得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只有这样,甘肃发展才有希望。”温总理亲切的话语,坚定的语气,殷殷的嘱托,带给我们甘肃的发展以希望并注入了前进的动力。
每每听到总理的殷切期望,犹如春天般的温暖,心头总会涌动起无限的激动。总理的温情和每年的惦记,使每一个甘肃人为之振奋,也深感任重道远。当全国各省、直辖市在突飞猛进发展之时,甘肃能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呢吗?甘肃处于全国的中心地带,孙中山当年有过“中国的国度须设在兰州”之说;甘肃的要素禀赋,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条件;特殊的区位优势,为工业发展创造了优越是地理条件;较强的科技优势,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甘肃既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要道。甘肃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大地湾文化,人文始祖伏羲、炎帝,石窟艺术遍地开花,敦煌莫高窟闻名世界。铜城白银、镍都金昌和钢城嘉峪关闻名全国。历史的文明,代表不了现时的发展。
多少年来,甘肃虽有发展,但步伐不大、发展不快,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倒数徘徊。甘肃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工业贡献率只有33%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工业化进程缓慢,农业经济仍然占主要地位却缺乏特色;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旅游产业发展没有特色;资源城市转型,接续产业还未跟上;如此等等。温总理每每对甘肃的惦记,从民勤治沙到石羊河流域治理,从敦煌生态问题到整个祁连山雪源的保护,从黑河调水到中游的生态问题,温总理都时刻牵挂在心;“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决不能让敦煌成为第二个楼兰”,警钟长鸣;温总理时刻为甘肃的发展提醒、加油、鼓劲。
甘肃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要改善。老百姓关心时事政治,关心经济发展,更多的是关心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及其能给人们带来多少利益,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幅度。各级官员和每个甘肃人都应该警醒,鉴往知来,不可仅仅满足于过去的点滴成绩和一时的激动,更重要的是需要行动!
诚如温总理所言:“甘肃发展虽然还有一些困难,但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很大,对未来要充满信心,还是甘肃人民常说的这句话:‘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只要坚持不懈地奋斗,甘肃会越来越好。”我们也对此深信不疑、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