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到企业,动漫人成才路漫漫


  《从学校到企业,动漫人成才路漫漫......动漫人才:我的饭碗在哪里?》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国内已基本形成了基础教育、大中专院校和企业培训三者结合的动漫人才培养体系。然而,从质量上来看,当前的动漫人才培养和动漫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还有差距,这是业界近年来一直关注的突出问题。 

     从学校到企业,动漫人成才路漫漫(ZT)

                       动漫人才:我的饭碗在哪里?

     缺乏理性的“世界第一”


    根据国家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所作的最新调查,中国动漫高等教育近年来发展迅猛,2005年到2007年,全国开设动画专业的艺术院校由237所增长到447所,在校的动漫专业大学生已超过50万人,人数远远超过美国、日本等动漫发达国家。
    50万人,这个堪称世界第一的数字是怎么出现的?近年来的动漫热和网络媒体热,使大批年轻人希望能够从事影视制作、广告动画、动漫出版、多媒体设计、网络游戏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动漫类专业的报考人数逐年递增。
    记者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了解到,设置动漫专业的学校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如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八大美院”,均依托自身多年积淀的学科建设成果,开设了相关专业。除这些美术类院校外,设立动漫专业的还有综合性大学、影视传媒类院校和高职类院校。此外,各地还有各种规模较大、针对性较强的短期动漫培训班,这些培训班大多由高校、专业公司及动漫基地等机构开设。
    庞大的动漫学生群和培训体系,显示出中国动漫发展中高涨的热情,却也显示出缺乏理性的一面。“国内的动漫教学太急于求成,数量上是快速增长了,但教育质量没跟上。比如,有些院校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就先把学生招进来,把钱收上来,然后把一些要倒闭的公司的创作人员、画师招进来充当老师,这样做太不负责任。”谈到目前的动漫人才教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教授吴冠英无奈地说,“我们现在的动漫教育正处在一种盲目大干快上的状态。”
    据了解,国内许多院校在设置专业时片面追求“广”,而不求“精”与“专”,大学培养出来的动漫人才往往是什么都知道一点的“通才”,却不是动漫行业所需要的艺术与技术双修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说,我国分工过细、限制过严的本科教育,使学生很难在大学阶段兼修其他科目,造成艺术修养和文化知识的缺乏。
 

    学以致用才是硬道理


    中国动漫作品还没有真正走向国际,但随着国外动漫作品的大量涌入,动漫受众早就国际化了。吴冠英说:“为什么那么多孩子都说中国动画片不好看?因为他们有比较。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受众的研究,同时还要与日美等国在动漫教育层面上进行比较研究。我们要培养国际化的动漫人才,就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体系等方面符合国际化的要求。”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认为,目前我国动漫人才培养的层次过于单一,侧重的是制作技术人才,但对于动画的原创、编剧,以及动漫产品的市场开发、市场营销方面的人才培养,则缺乏规划。
    多数动漫企业反映,目前动漫专业毕业的学生普遍不能胜任企业的岗位要求,其主要表现为实际操作能力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一些院校虽然开设了动画专业,但能代表本校水平的优秀作品和动画理论研究成果却很少;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素质与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校缺乏合格的专业教材。
    对此,深圳怡景国家动漫基地服务中心主任蔡大明深有体会。“我们基地有66家公司,没有一个大学生进基地公司就能直接工作的,企业没法用那些缺乏实践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他强调,学校里的动漫专业学生,一定要争取到动漫基地进行实训。
    在担任教学工作的同时,吴冠英也参与过动画公司的创作工作,比较了解企业用人方面存在的难题。他说:“企业招人有时候真是困难。比如有个企业要招一个一级原画师,收到一堆简历,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现在的动漫教育跟市场实际的需要差距太大了。而在日本和美国,动画教育的目标性就很清晰。”
 

    出原创精品寄望高端人才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有关负责人坦承,在动漫教育规模极速扩展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特别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这就需要对动漫人才培养模式加以改革,建立面向需求的课程。在高校师资队伍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尝试1/3来自企业、1/3请国外老师授课、1/3用本校师资的方式。同时,动漫产业标准化教材的开发也势在必行。
    该负责人还表示,人才培养的工作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由于目前很多项目都源自产业的发展需要,因此单纯靠教育系统内部来培养人才并不现实,可以考虑引入很多IT企业经常采用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可以提供一个企业和学校合作的平台。
    创新型高端人才是生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产动漫精品的必要条件。业内专家认为,动漫首先是文化艺术,其次才是产业技术,动漫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表现技能,还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呼唤国产动画大片,首先要呼唤国产动画大师。孙立军建议,由于现行的奖励补贴政策主要针对企业,所以应尽快设立国家级动漫大奖,以鼓励优秀的原创队伍,借此发现优秀人才。他还建议举办一些高级研修班,以培养原创型的优秀人才。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主任于少非也认为,现在活跃在动漫界的人,都是画动画出身的,属于技术层面的人,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动漫作品普遍缺乏哲学精神了。

    王先生  河北某动漫企业市场发展部经理
    ○学校什么软件都教,学生也什么都学,结果到了动漫企业,并不适用,因为企业可能只要求你精通某一个软件。
    ○企业招人首先看你有没有好作品,有些学生连软件都用不熟练,就别提好作品了。至于说学生作品幼稚,那是正常的,只要基础不差,点拨几次就能上岗。
    ○当前多数动画公司不景气,开设动画专业的高校很多,供过于求,所以毕业生就业难。
    ○小的动画公司需要通才,一般学生都是只通不才。于是对招来的应届生,公司一般都安排做不需要太高技术和太多创意的纯劳务活。
    小陈  湖北某高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图像与动画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
    ○上过涉及动漫制作的课,不多,主要跟着导师做项目。基本上没教材,都是老师搜集资料,然后整理分析,给我们讲。
    ○做的项目不是动漫企业的,是导师和政府机构的合作项目。参加人员大多是导师带的硕士,也有几个想考研读这个方向的本科生到我们实验室来跟着做,因为本科没这个专业。我们在项目中负责策划和前期动画制作。
    ○我们这届有7个硕士,都归一个导师带。导师不会做动画,但对动漫市场非常了解,有关项目的策划和具体表现方式之类的都懂,只是不会使用具体的软件。
    ○我不能算动漫人才,现在从事的职业和动漫只沾一点点边。同学里进动漫企业的也少,因为太累了,钱又少,而且导师也不愿意我们去企业,觉得硕士出去做纯技术的活,不划算,最好是做和政府有关的项目的策划。
                                             Z.T: (来源:www.ccdy.cn 作者:林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