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的获奖感言难道非要这样说?
文/胡磊
这几天正在开着的全国“两会”,人们都在关注着“民生”大事,可有些个代表委员,也不知是水平问题还是观念问题,似乎总在那无聊说些雷人的话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在昨天参加全国政协体育界别分组讨论,谈起有运动员夺冠后感谢父母,说是“感谢你爹你妈没问题,首先还是要感谢国家。”
于局长的话是针对不久在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决赛中、打破奥运会纪录并夺得冠军的中国选手周洋。记得赛后有记者问她“奥运会冠军对你意味着什么”,周洋回答:“获得这枚金牌以后,可能会改变很多,以后会更有信心,也会让我爸妈生活得更好。”这句话感动了无数网友,却感动不了高官要职的于副局长。
不善言辞、性格内向的周洋真的不容易,在1500米的短滑决赛中,突破韩国队的“三连环”,得到一枚金牌,还破了奥运会纪录。她已经用实际行动回报了祖国对她的栽培,也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她对祖国的爱。你怎么就这么肯定她心里没有国家?她说了一句发自肺腑的话“让我爸我妈生活得更好一点”,有什么不对?
周洋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住的是已经有20多年历史的老式楼房。周洋的父母身有残疾,没有正式工作,就靠卖冰糕供其滑冰。在生活面临重重困难的家庭里,懂得报恩的周洋,想到父母的辛劳,要改变家庭经济现状,就必须靠成绩来说话。于是,她进了市队、省队、国家队,她要用自己的拼搏和付出来改变家庭的现状。最后她勇夺两块奥运金牌,国歌为她奏响,国旗为她升起,这是她对国家、对父母的最大回报。这种行动上的相比于口号上的爱国,那个更重?
当然培养一个奥运冠军不容易,国家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人力,但对于这个运动员的家庭来说,从总量上来说可能没法与国家投入的相比,但对于一个个贫穷的家庭来说,可能是倾其所有了,而且也只能出极少数的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家庭投入的风险是巨大的。在周洋未夺奥运冠军前,工资也只是可怜的500元月薪。她夺冠后的话是肺腑之言,大概是小姑娘的“政治觉悟”、人情世故还未练达,所以获奖感言忘记了那些热情洋溢的爱国宣言,或者把次序给倒置,被副部级的于局长瞅个正着,在极受关注的二会中,当作一个提案来放炮。我觉得于局长要周洋改感动宣言,是周洋的悲哀、也是草根百姓的悲哀、也是于局长的悲哀。
一个用实际行动为国争光的奥运冠军,连说下感激父母的话之次序,也要被身为高官的于局长硬性地摊上“不爱国”的背后评定,那么我想请问在当今中国体育界,难道没有什么比获奖宣言如何说来得重要吗?在宝贵的两会发言时间里,不谈足坛“反赌反腐风暴”、不谈体操队“年龄门”和田协兴奋剂违规事件,一地鸡毛不去打扫,却关心起运动员该感谢谁,不该感谢谁,甚至上纲上线,那一刻也太杯具了!可能作为体育总局高官的于副局长,在他的心目中,也许正在开着暖气的温暖的办公室里翘着二郎腿享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下,他的爱国心比谁也多,可能他认为嘴上爱国,比心中爱国更来得冠冕堂皇!也许于副局长压根不认识周洋,也许他根本想不到,去温哥华之前,世界冠军周洋每月只有500元的工资。其实爱国与爱家不是和谐的统一吗?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那些被逮被抓的足协官员,在出事前,在每一次赛事动员上或官方场面上,嘴上的爱国话言也不是说得痛快淋漓吗?结果如何?嘴里喊着感谢祖国,背后却干着给祖国脸上抹黑的缺德事。
套用周星驰的一句台词:于副局长,国家是要时刻放在心上的,而不是放上嘴上的。如果周洋夺冠后开口就是套话官话空话连篇,那么电视机前的百姓只会觉得虚伪与悲哀。
最后,我担心于委员真的借周洋“夺冠感言门”,硬性地把“运动员得奖要首先感谢国家再谢你爸你娘”写成两会的提案,如果是这样,那今年两会最雷人提案花落谁家,相信网友心中都有了一把秤!
奥运冠军的获奖感言难道非要这样说
评论
5 views